很好,大概除了太后,再也沒有外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世了。他已是帝王。天底下最尊貴的天子,承受不了千夫所指和萬般嘲笑。
長公主抹了下眼淚,“陛下,本宮早有打算,唯一的外孫景暄,陛下已經許諾會善待,以景暄失明殘疾,也威脅不到誰,想來一輩子平平安安是可以的。所以本宮早就決心把這個秘密帶進棺材裡的。唯獨這幾日。看到陛下的一些做法,實在無法忍受!”
說罷,她站起身,“陛下做親王時倒也賢名過人,怎麼坐上龍椅後反而糊塗了?先帝在世,還有父皇晚年。都是一樣的眾位皇子奪嫡,鬧得天翻地覆,不知道有多少人家折在裡面,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天家皇室比凡人家族更重視傳承,陛下今日已經有八子,除了嫡長子之外,其餘都是庶出,庶出的再聰慧,那也是庶子!不想重複當年往事,陛下就要以身作則!可知道,現在外面的人議論紛紛,不說東夷的櫻公主會成為太子妃,都說一定會是得陛下寵愛的謝貴妃娶做兒媳!”
“沒孃的孩子,苦啊!陛下怎麼不想想太子也是親生骨肉呢?怎能因偏愛寵妃就忽略了嫡子?可憐太子,沒有了親孃,也沒有親爹的疼愛……”
只有長公主才能仗著年齡、輩分教育皇帝怎麼處理家事了。端宸從身世的巨大影響中恢復過來,想一想長公主是皇家長輩,所說的話句句是忠言,完全站在為皇室考慮的角度,不由得敬重三分。
不敬重也不行啊,長公主能把他身世的秘密隱藏足足三十年,就說明她的城府有多深了。一時間,端宸壓根沒想到要對付長公主,怎麼對付長公主,想的只是長公主願意“繼續隱瞞”,最好不過。
所以,他根本沒細想下去,順著長公主的思路,覺得不能為一個他國公主破壞太子和皇子之間的關係,要維護太子的正統地位,於是同意以封妃的聖旨結束“櫻公主”和親花落誰家的議論。
櫻公主六月成為大周朝的“櫻妃”,不在德賢淑德四妃之列,位分在貴妃、淑妃之下。她十四歲入宮,以絕美身姿傾倒端宸後、宮所有人,據說善於嫉妒的宮中妃子面對她,也愛煞了,惠安太后面對那張雋永的好似畫中人一樣的面容,也無法生氣。唯獨沒有迷惑的,就是端宸皇帝本身。
她死於端宸三年的早春,官方診斷是“水土不服”,死時全身都是紅腫的小包,很像是一般人春秋犯的杏花癬。可杏花癬要不了人命,怎麼會讓備受眾人喜歡的櫻公主,在花季之時死掉了呢?
這是一個未解的謎團。
直到新朝立後,才有人小心翼翼的猜測答案——莫非是中毒?沒辦法,那渾身的紅腫小包,太像是毒素造成的了。
但是太醫院立刻跳出來反對——醫術都是一脈相承,細數起來,上面幾代說不定都有親緣關係。他們怎麼容許有人吃果果的扇醫家的耳光?強烈反對中毒的猜測。理由是,如果中毒,太醫院不敢不上報。別說櫻公主那麼美麗,端宸後宮中對她有好感的比比皆是,不會看著她中毒而死,卻不說一句公道話的。肯定有蛛絲馬跡露出來。
可有嗎?一點也沒有!所以櫻公主不太可能是中毒死去。私底下的太醫或許有彼此爭鬥的,但在這個問題上,難得異口同聲。
然後,另一種結論出爐了。
女人的嫉妒!
櫻公主封妃後根本不曾承寵。從她十四歲進宮到十五歲死亡,皇帝只在她的宮中坐過幾回。連過夜都沒有,後、宮中的女子誰會對付她呢?且明明是東夷公主,她死了也會牽扯到大周和東夷的外交。
而提出這個結論的人。則振振有詞。說真正害死櫻公主的,難道一定是端宸皇帝的後宮妃子?為什麼不能是另一個身份顯著,沒有妃嬪位分。但是比妃嬪還要尊貴的柔嘉郡主……俞清瑤呢?她當年可也是出色的美人啊!
美人跟美人,不是比仇人更相處不了嗎?
在後世中,俞清瑤的形象比櫻公主豐滿的多。畢竟,她有一個詩仙的爹,曾經親手繪畫了一副傳世佳作,把她正直風華正茂的嬌媚容顏留在畫紙上,同眾多朝廷大賢、大奸一起——如同時間定了一格。讓後來人無盡嚮往。而櫻公主呢,只不過是透過口口流傳下來的“絕世美人”,到底怎麼美法,沒親眼看到,無法相信。關於櫻公主的畫作也不少。可惜無論藝術上還是單指肖像程度,人們都無法對著那個年僅十四歲的畫中小女孩心生絕世之美的想法。
有人覺得端宸年間口口相傳的話,比較可信。因為俞清瑤也是那個時代的人,若她比櫻公主更美,犯不著嫉妒人家。就是因為她比不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