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向北平東南地區前進。140師按‘野司’指定的目標前進。”這時,第47軍召開的師長、政委的會議尚未結束。梁興初在會上又傳達了命令,強調這是執行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的第一步。“隔而不圍”,“我們動作要快”。

12月13日拂曉,第140師行進到漢沽以西之邢家坨子,又接到“野司”電令:“140師應向漢沽以南之金鐘河鐵橋,襲佔該橋,並準備攻塘(沽)。”當時邢家坨子以南之大小八畝坨子,東南之任風莊、七家埠均有敵人防守。第140師決定以第420團攻殲大小八畝坨子之敵。師主力驅除任風莊、七家埠之敵,然後向寧東沽方向前進。

敵人不堪一擊,與我稍有接觸,立即南逃。大八畝坨子,為我第420團攻佔。向小八畝坨子之敵發起攻擊時,因情況不明,把1個團的敵人當成1個連來打,攻擊受挫,敵乘機逃跑,在於家嶺與第419團遭遇,將敵全殲。第419團乘勝向寧東沽方向前進,又遇到敵“青年軍”第208師第1部,該團第1營動作迅猛,消滅敵人1個營,俘敵200餘人,取得了第47軍進關的第一次勝利。

寧東沽及以北之敵,企圖阻止我渡金鐘河。14日黃昏,418團3營攻佔寧東沽,俘敵營長以下百餘人。但搶佔金鐘鐵橋的第1營第1連,執行命令不堅決,沒有完成任務。敵人正準備炸橋,在第418團團長黎原親自指揮下,才攻佔了鐵橋,粉碎了敵人炸橋的企圖。北塘之敵不戰而逃。16日,“野司”又命令第140師配合第46軍包圍天津以東的軍糧城,我軍未到,敵人撤逃。第46軍命令第140師並指揮第137師殲滅新河鎮之敵。

新河鎮,位於塘沽以西10公里處,在天津、塘沽的鐵路線上,佔領該地,即切斷天津與塘沽的聯絡。部隊經過準備,於20日5時發起攻擊,經10分鐘的戰鬥,第420團突破前沿,7時,攻佔新河車站,繼續向車站以東發展。第418、第419團從南北兩個方向攻擊新河鎮。敵一部向我投降,一部向塘沽方向突圍,被第419團第1營截殲。16時30分,戰鬥結束。全殲敵交警第10總隊,第221師和保安5團各一部,計2400餘人。

29日“野司”決定先打天津,第140師赴武清西北歸還47軍建制。

第47軍主力進到北平東南地區。14日下午4時,東總電令“47軍攻佔廊坊鎮”。廊坊鎮是北平與天津間的大站。只有一個護路團,早在14日下午3時就逃往天津。

攻打天津時,第140師配屬第40軍參加了天津外圍戰鬥。

首建大功張有班(1)

1951年2月,第47軍奉中央軍委命令,在志願軍總部和第19兵團的指揮下,準備入朝作戰。

1951年3月28日,淅淅瀝瀝的細雨將湘西大地籠罩成一團迷迷濛濛的大霧。江南的早春,也像是裹在了陰鬱而沉重的天地裡。正是這一天,奉野司轉中央軍委之命,征塵未洗的第47軍6萬將士,在軍長曹裡懷、政委李人林的統率下,分乘39列專列,匆匆告別南國瀟湘,似離弦之箭向鴨綠江一路東去。

6月19日,第47軍奉命進至臨津江以東、鐵源以西、漣川西北,接替了志願軍第65軍防務。

軍的作戰部署是:

以步兵第140師配屬軍直偵察營,加強炮兵第8師31團(欠2個營)、第43、第44團、戰車第1團2個連,接替臨津江東岸東第65軍防務。

6月19日,步兵第140師及加強和配屬該師之部、分隊,遵照雙方聯合交接命令,接替了第65軍臨津江東岸南起高作裡,北至小峙目正面近40公里、縱深20公里的防禦地帶。

該師的防禦部署是:第一線配置2個團(步兵第419團、第420團),每團防禦正面18至20公里;縱深部署第418團欠1個營,配置臨津江以西,防禦縱深15公里,為使加強之炮兵能有效地支援一線作戰,將原配置在臨津江西岸之炮兵,大部前移至東岸。

從簡略的防禦部署圖中可以看出,清清的臨津江擺置在各種瀰漫著強悍、有力,甚至是挑戰而勃發的示意符號之間,恰似一條隨意飄蕩的絲帶。且呈“V”字形,柔韌而無言。

6月20日,美騎1師對第140師第420團第8連最突出的前沿陣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堅守在前沿陣地230.4高地的正是第5班(張有班)。激烈的戰鬥已經持續整整兩個晝夜,時至22日,美軍用各種口徑火炮20多門向該班陣地集中轟擊,一時間20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