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張司令。”孫晶英嚴正的道。
張立仁便不笑,“我當時是說過,如果發生戰事,我就和你一起叱吒沙場。”
“那張司令你說,讓我幹待著,也叫叱吒?你該不是連叱吒二字的意思都忘了吧?”孫晶英一口一聲張司令,司令得彼此好像沒了夫妻的情份。
張立仁被逼得沒了退路,只好道,“那你想如何?”
“下連隊。”孫晶英答得很乾脆。
“下連隊幹什麼?”張立仁故作不解。
“張司令你放心,我不搶你手下的官,我只要能去殺敵就行。”孫晶英寸步不讓地說。
張立仁瞧了瞧孫晶英,“行,換上男裝,到一連去。”
“是,多謝張司令。”孫晶英“啪”地對張立仁警了個禮,輕盈盈地離開了。
望著孫晶英的背影,張立仁不由搖了搖頭。
轉過身,張立仁舉起了望遠鏡,觀察日軍的前沿陣地。
隨著風的掀動,他腰間的周瑜劍也微晃。
如果你認為他腰間的劍,是用來作點綴,是公子爺的玩兒,是中正劍的身份象徵,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劍,之所以叫“周瑜劍”,並非這把劍曾屬周瑜。而是,張家的先祖在宋朝抗擊蒙族的時候,專門打造的一把青龍劍。
如果僅僅是把青龍劍,也沒什麼特別。關鍵是他的先祖用這把青龍劍獨創了一套劍術,劍術的招式裡,蘊含著周瑜的用兵謀略。及至明朝,朱元璋採取愚民政策,連益智健腦的象棋都禁,張的先人,又將象棋精華融入劍術中。
因這棋,他這把周瑜劍還有一個別名:“七子神劍”。
劍號取作“七子神劍”,一是含象棋的七個兵種,將士象車馬炮卒。再者,也就是更深層的意境,不但將七子的千變萬化融於劍,而且更體現著“將”的美的極致,“士”的忠貞不二、視死如歸的大氣;“象”的方正剛直;“車”的縱橫天下、威震八方的豪情;“馬”的神詭莫測;“炮”的能飛能翔的輕靈;“卒”的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既融七子於劍,又融於人;融於武藝,又融貫著人的品格。七子後面面還賦予“神劍”,乃是暗喻著“七子神劍”,不但如神一樣,既可使人超越,贏得人生大驚、大喜、大美,品享生命的真諦;又可叫人須臾見血,與生吻別,與死相擁。
早幾年,當張立仁從西點軍校畢業回來,榮任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中尉隊長,他父親張超崇專程從廬江捧劍而來,將周瑜劍親遞給張立仁。
望著父親,他真是無言地感激。
張超崇的臉色卻嚴峻,“立仁,不是我這當爸的杞人憂天,而是它在劍架連響了幾晚,彷彿‘將軍、將軍’的喊,我豈能不懂它的意思?你是我們張家目前唯一的軍人,我自然要把它帶來交給你。”
“爸,你放心,我絕不會讓你失望。”張立仁激動地答。因為他很清楚,寶劍贈英雄。雖然他剛從美國回來,剛任中尉隊長,還沒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但父親的這個舉動,無疑是對他寄予了深深的厚望。況且,國內的戰亂不知何休止不說,國際形勢也不容他樂觀。1927年他在西點軍校畢業,便應邀遊歷歐洲,考察了英、德、法、日等國的軍事。單從軍容來看,英、法就擺出一付老大哥的樣子,顯示出一種驕氣。驕兵必敗,這是常識。他也沒放在心上。倒是德、日的軍隊令他感到擔心,德、日之軍不但紀律嚴明,更有如臥薪嚐膽似的,隨時都會變成一群兇殘的狼。
張超崇望著他,滿意地笑了。
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
他連眼皮也沒眨一下。
太陽滑落山,天邊仍掛著紅霞。幾隻鳥在空中淒厲,彷彿在哭泣被戰火毀掉的家園。
淒厲之聲,聲聲揪心。
聲碎之下,又是一種殺戮後的靜。
他愛的彷彿就是這種靜。
靜,他周身佈滿聽覺。
彷彿要在這靜中,聽出謐謐的山音。
彷彿與靜致遠,聽古人留在這片土地上的跫音。
生命遠去,永恆,是否還有種深入靈魂的永恆,留在河上、枝葉上、怪石上……
這靜,是片刻的祥和。
急促的腳步聲突然停在他的身後,接著,他就聽到特務連景有為連長的銅鐘大呂,“張司令,特務連景有為前來報告。”
張立仁放下望遠鏡,轉過身來,望著景有為,“請說。”
“是。根據我們的偵察,日軍的陣地,只留下一個加強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