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得勢,成績不錯,下層說好,說了不算的人說好。口碑好但沒用,徒然遭嫉妒而已。

他一舉平定田州之亂,號稱是百年未有的盛事。但是朝中偏有一邦人什麼事也不幹,專挑幹事人的毛病。陽明為了長治久安,推薦了一批幹部,提議改建當地的體制,如將田州的府治遷到平坦的地方,還有一些本是無可爭議的合理建議,都遭到京城裡養尊處優的官僚的百般挑剔。他們要反覆稽核,以顯示他們既高明又重要。

陽明能做的就是復興儒學,在思田興辦學校。他認為用夏變夷,宜有學校。但剛剛停息戰火,滿目瘡痍,人們紛紛逃串,還沒有受廛之民,想建學校,眼下是顯得不著邊際的事情。這更顯出陽明理想主義心性。他發文命令提學府道,但有生員「秀才」,不管莎正式的還是增補的,其他各地願意來田州府學附籍入學的,一律歡迎。先委派教官相與講習,打出旗幟來。等建成學校,就將各生徒分發該學肄業、照常增補廩膳生員、推薦貢生。同時倡行鄉約制度,推廣他在南贛建立的社群自治的經驗。由公正果斷的鄉約主持討論約中會員的操行要事,表揚善人善事,糾察有過錯者,有彰善簿、糾過簿,隨事開引,美化風俗。

當然並非一招撫便天下太平。少數民族的脾性是相當倔犟的,而且由於歷來委派的官員水平低下,或貪功或貪賄,造成民族仇殺,積怨不是一兩天就能化解的。也的確有些頑匪天良喪盡,既對抗官府又殘害百姓。不殺不足以讓百姓信賴官府。尤其是控制著黔江、府江的八寨老匪,還有憑藉天險的斷藤峽刁寇。他們從來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打擊。陽明決心解決這心腹之患。

當時,依據慣例又有調集狼兵的提議。民間早有諺語:“土賊猶可,士兵殺我”的怨聲。陽明堅決否定了這個方案,他認為這只是支吾目前的短期行為。他的理論是“用兵之法,伐謀為先;處夷之道,攻心為上。”對當地瑤族來說,現在首要的是讓他們心服,用兵威把持不是可久之計。調集遠來的客兵,他們不肯為用,百般求索,極難對付,耗費資財,“欲藉此以衛民,而反為民增一苦;欲藉此以防賊,而反為我招一寇。”所以斷斷行不得。

他一方面,調武靖州的土兵,讓他們分成六班,每班五百人,分別輪流駐守在潯州城外,不得與民雜處,杜絕擾民的可能。然後施行他在江西嘗試成功的十家牌法,一方面互相監督,一方面聯防強盜,一村有事,鄰村救援。培養他們自治的能力。另一方面,天助他成功,當初姚鏌調集的湖南兵,因當時低下的人跟姚鏌搗亂,故意錯發軍令,廣東等地的就因錯了而不來,湖南的則在姚鏌罷官後才到,使姚鏌不能奏凱,卻使陽明有了現成的重兵。

他沉機不漏,還是建學校,興禮樂,讓當地人在婚喪嫁娶接受教化,用儒家的行話說,這叫小人學道則易使。他在南寧興辦了學校,這裡基礎好,一舉成了功。他起用一些降級官員,讓他們主教敷文書院,循循善誘,漸次改化。他不是那種只佈置不檢查的官僚,他說待本院回軍之時,必有獎懲。

4.兵聲寒帶暮江雄

八寨、斷藤峽的武裝力量不是當地的土司的合法軍隊,而是標準的土匪,而且有了百餘年的歷史。聚眾數萬,南通交趾境外諸夷,西接雲、貴,東北與府江、古田的瑤族回還聯接,聯綿兩千餘里,流劫出沒,危害極大,常常壟斷水陸交通,無論是大明的官軍,還是當地的土目都想剷除他們。但就是不能成功。也因為大明朝把精力、兵力集中用於防禦西邊和北邊的遊牧民族,曾幾次派兵進剿,但大軍不可久住,孤軍不敢追險。大軍一到,他們便敵進我退,隱居山林峽谷。官軍勉強招撫,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大軍一走,他們又嘯聚而出,比先前更加囂張。

斷藤峽,本叫大藤峽。是夾潯江、及其南端的府江的兩岸連山最高、最險惡的地方,登藤峽頂,數百里皆歷歷目前。而其山是夾江峻嶺,山寨臨江壁立,上山路徑僅一線,又須歷千盤,其險不亞於蜀之鳥道、蠶叢。一夫荷戟,千夫難上。山上毒瘴惡霧,非人能堪。山上出產的植物可以供應他們最低水準的生活,靠在山下圍困治不住他們。他們的武器又是長弓勁弩,還在箭頭上淬毒抹藥,中箭就立即死亡。明天順年間,都御使韓雍曾領兵二十萬進剿斷藤峽,撤兵無何,他們便攻陷潯州,據城大亂。流官土官交錯難治,教化的辦法也不靈驗,用食鹽等東西引誘他們,借貿易通商開化他們,他們則搶了東西就跑。用陽明的話說,“他們竊發無時,兇惡成性,不可改化。”--他們的良知徹底被塵欲遮蔽了,只有用肉體消滅的辦法了。

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