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心學氣,凡持文化激進主義的都有心學風格。用道德來抵抗俗世的必有心學風骨。
孫文未必死摳陽明全書,只是需要陽明精神、便有了陽明風格,便來弘揚陽明心學,用以砥礪民志,喚醒民眾,發動革命。
4.悔悟是去病的藥
陽明去不成,便約黃來山陰、來相會。但等到五月,黃還是沒來。古人交通通訊自是不便,但也有在橋下死等,水來不走、抱樹而死的信義漢。
到閒曹去當散官,大概也沒什麼嚴格要求,更主要的是他不想表現積極,就在老家這麼逍遙著。
黃綰不來,他很沒情緒,儘管身邊也有幾個資質不錯的學生,但都不足以討論精微的問題,王說因為他們“習氣已深”,不能撩撥王進入忘我之境,難得有什麼大發明。
他熱愛山川形勝,認為它們比人還有靈氣,便領著幾個學生後輩,就近作逍遙遊。
先到了上虞。上虞在錢塘江口,相傳是虞舜後代的封地,名虞賓。都是越語地名,意義不明。上虞與餘姚相鄰,曹娥江縱貫全境。東山有晉太傅謝安等待再起的歸隱處--“東山再起”的那個東山。烏石山有東漢大哲學家王充的墓。他對王充不感興趣,對謝安則還曾提起。這次從上虞到四明山觀白水後,有詩:
野性從來山水僻,直躬更覺世道難。
卜居斷擬如周叔,高臥無勞比謝安。
--我想在這裡隱居,別把我當成想東山再起的謝安。--看來仕途不得志的苦悶對他還“存在”著。
四明山古稱勾餘山,系仙霞嶺分支,連線著餘姚和上虞,是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相傳山中有石室,中間三石分四,通日月星辰之光,好象樓有窗戶,故曰四明,山以此名,主峰又叫四窗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