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政的奸惡之徒,自然也包括人人心中不可告人的毛病。本來人性是善良的,卻因賊的盤踞而變了態。這個心中賊是指所有人都可能具有的道德缺陷,能破除之就是孟子說的大丈夫。他這是在激勵學生去進行艱苦的思想改造,並不反動。人人都能剷除了心中賊,則人人都是聖賢,就回到了羲皇上古、三代聖世。

相比之下,還真是屬“山中賊”易破,去破山中賊的那一套“管理體制”的問題難破。因為山中賊是民,制度中的賊官。官比民難纏多了。他參劾一批失事官員,也獎勵了一批官員。制度問題又大於官僚之間的主體間性。難辦的還有財政,打仗是打錢呢。他想辦法疏通鹽法,以保證軍餉。最最難的是,須得到上邊的支援。他兩次疏請旗牌,還是在特拔他的王瓊力排阻力,才暫時給了。並把巡撫改為提督,使他有了可以現場發揮的自主權。

尤可惱的是,害群之馬太監,見打仗就以為來了發財的機會,浙江鎮守太監畢真走內線,讓皇帝旁邊的太監說服皇帝派他去當剿匪部隊的監軍。這是明朝的慣例,就像國民黨派軍統特務管地方部隊一樣。自然,太監監軍並不從明朝始,但在明代是登峰造極了,也是明軍在對外族時作戰屢屢失利的原因。陽明那種最怕受羈絡的英才,若頂上一個外行婆婆,便須帶上鐐銬跳舞了。朝裡有人好做官,又是王瓊保護了他,王瓊說:“兵法最忌遙制,若是南、贛用兵而必待謀於省城的鎮守,斷乎不可!”但還得給太監一點面子--若省城有警,南、贛軍隊必須救應。王瓊打了個太極拳,算圓了這個場。要無王尚書如此知人善任,而且不避嫌疑地一再再而三地扶持他,他再有心學功夫也營造不出順利的官場環境,從而即使是龍,也得變成蟲。而王瓊也知道他陽明成功也是兵部尚書的功勞,瓊也是個別有奇情的乾材,才能英雄相惜,他憤慨的說:“國家有此等人,不予以權柄,還將有誰可用?”

現在有了“勢”,就可以作法使術了。他先改造部隊編制,以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他當年下過正經功夫,那時的紙上談兵現在都可以“精神變物質”了。他說:“習戰之方,莫要於行伍;治眾之法,莫先於分數。”這是兵法實相,不像小說家言那麼渲染戰將的神功,真正的戰爭不是《三國演義》式的陣前苦鬥貔貅將、陣旁旁觀草木兵的那種兒戲。將領的作用是決定攻防計劃、組織部隊去完成這個計劃。

他的“治眾之法”就是強化等級之間的權力和責任,即所謂“分數”。他的新編制如下:二十五人為伍,伍有小甲;二伍為隊,隊有總甲;四隊為哨,二哨為營;三營為陣,二陣為軍,軍有副將。副將以下,層層管制。現代的科層制管理方式也是如此。這樣做其實並無什麼新意,儘管《明史》陽明本傳中赫然錄入,並說是“更兵制”之舉。只是將每個單位的數目做了調整。

《周禮》記載周代的兵制是:五人為伍,五伍為兩,遞進為卒、旅、師、軍。宋代的李綱則調整為伍、甲、隊、部等。陽明這樣改為了剿匪時分進合擊的便利。他說這樣做可以上下相維,大小相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自然舉動齊一。這幾句話李綱也說過。就像他的十家牌法是古代裡甲制度的翻版一樣。。

編伍完畢,發放兵符。每五個人給一牌,上寫本伍二十五人的姓名,使之聯絡習熟,謂之伍符。每隊各置兩牌,編立字號,一付總甲,一留陽明的總部,叫隊符。相遞有哨符、營符。凡有行動,發符徵調,比號而行,以防奸弊。平時訓練, 戰時進退都集體行動--這是否是現代部隊編制的先聲?反正有效地改變了明朝地方部隊一盤散沙,死了跑了都沒人管的疲軟局面。現在他可以治眾如治寡,綱舉目張了。

他有了權勢以後是否也就有了心中賊了呢?這要看他拿權力去做什麼。譬如眼下,是去殺人還是去救人。他還是根據他的理解去儘量做“搶救”工作的。

真正的賊還是在制度之中,制度中有賊性才使賊與制度同生共長。賊儘管無日無之,但“盜賊蜂起”就說明不但制度的性質有問題,而且狀況也每況愈下了。毫無疑問的通則是:缺乏社會公正與有效的教育是產生民間暴動的基本原因。“亂自上作”,是集權國家的普遍事實。至少,這個國家的狀況該由壟斷了所有政治、經濟、文化資源的統治階級負責。

6.破山中賊的心中賊

磨到九月,才下達了至金至貴的上諭,給了他得以放手工作的權力。聖旨出於王瓊手筆,自然要論證一番,在幾省交界的山嶺地區,盜賊不時生髮,東追則西串,南撲則北奔。地方各省相互推託,因循苟且,不能申明賞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