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的外傅(孩子老師),一般計程車子把教材看過幾遍都能勝任,根本不用傳教士授課,五、六年後,現在希望義學的孩子也可以赴各地任教了,有這時間,西學的各科教材,兒臣也定然會組織人編寫出來了,從頭至尾,根本不用西洋的傳教士插手。”
老十四竟然是這個打算?康熙聽的一楞,弄了半晌,他根本就沒打算利用西洋的傳教士?他那個希望義學培養出來的人,根本就是為推廣西學儲備的人才?這個老十四,想的還真是長遠,誰能想到他當年創辦希望義學,竟然有著如此深意?
既然是不用傳教士,僅僅只是單純的學習西學,康熙還能說什麼?不過,想到胤禎方才說編撰數學的基礎教材,他不由起了好奇心,這個老十四還會編書?
想到這裡,康熙臉上已是露出了笑容,微微頜首道:“西學應用甚廣,大清確實該著手培養自己的西學人才,從孩子抓起,循序漸進,這個想法很好,二、三十年後,大清定然會人才噴湧,只是,朕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這話,胤禎就不好奉承了,要說康熙還能再活二、三十年,自個都覺的肉麻,他忙換個角度奉承道:“皇阿瑪,大清的百年盛世,人才鼎盛,都是由皇阿瑪一手奠定的基礎。”
“好!說的不錯。”康熙已是微笑起來,稍後,他才道:“朕看京城的希望義學規模擴大了不少,這義學也不必侷限於那麼幾個地方,湖廣、晉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