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眾人都掂的清這事情的份量,誰也不敢輕易開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去做這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等了片刻,見眾人都不出聲,胤禎便緩緩說道:“本宮對中風病症知之不詳,但皇上昏迷不過一個時辰,領侍衛內大臣就連夜通知我們,可見病情之兇險猛烈,若不及時施救,繼續拖延,情形可能更壞,我認為針灸治療,至少還多出一份希望。”
一眾皇子、上書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都揣摩不透胤禎的真實想法,太醫院院使孫之鼎說得很清楚,針灸治療風險很大,治癒的希望卻很小,不知道太子是真心想救康熙,還是想借這機會徹底致康熙於死地,這事誰也不敢摻合,反對也不妥,贊成也不妥,胤禎既然不點名問,他們也樂的不做聲。
見沒人吭聲,胤禎乾脆的道:“既是無人反對,那就這樣定了。”說著,便站起身來。
八阿哥胤禩此時卻開口道:“針灸治療,風險太大,萬一有不忍言之事,恐招致物議,有損皇太子聲譽,懇請皇太子三思。”
聽的這話,胤禎緩緩的坐了下來,心裡卻是頗為的欣喜,老八肯如此說,那是設身處地的為他考慮,可見老八是徹底的放下了爭位的念頭。
見胤禎是鐵了心要針灸治療,不管他是出於何種目的,做為十四黨的大員的李光地都必須得支援,他現在才明白胤禎為何要將張鵬翮支開,見胤禩開了口,他便接著道:“是非公道自在人心,皇上目前病情兇險,針灸治療總比束手無策多出一分希望,老臣贊成皇太子提議。”
李光地說完之後,整個偏廳一片安靜,眾人都清楚,李光地這是在拋磚引玉,正在猶豫是否借這個機會投太子所好,富爾丹卻已躬身說道:“奴才附議。太醫院的那些個太醫歷來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更喜歡誇大風險,以便事後推卸,奴才不懂醫理,太醫既說有希望,便應全力一試。”
一聽這話,馬齊登時就動了心,八阿哥方才的話已是徹底的表明了支援太子的立場,他也沒什麼好顧忌的,正待開口,十阿哥胤誐卻是搶先開了口道:“這話有理,那些太醫生最喜虛言恫嚇,應該命他們竭力一試。”
“好。”胤禎立即接著道:“即便拼著遭人非議,本宮也要命太醫全力以赴,本宮不想因此而抱憾終生,事不宜遲,命令太醫馬上準備。”(未完待續)
………【第549章 穩定人心】………
西偏殿,自太醫院院使孫之鼎回來說,皇太子讓準備針灸的方案後,一眾太醫便都是愁眉苦臉的枯座不語,他們都不是濫竽充數之輩,康熙這情況,他們都清楚,是腦內出血,凶多吉少,若是僥倖能挺過去,還是有清醒的可能,但康熙能不能挺過去?之後能不能清醒,多長時間才能清醒?卻是誰心裡也沒底。
有關康熙的針灸治療方案,他們是早有準備,制定出來之後又經反覆討論,卻是沒人願意或者是敢於實施,因為康熙現在本就是命懸一線,即便是針灸,也不敢保證康熙不是死,而且,即便是有效,也不可能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而朝廷一眾王公大臣卻是歷來只看療效,康熙若是就此駕崩,他們按例也就是個即行革職,戴罪當差的處罰,畢竟還有日常侍侯護理康熙的周、羅兩位太醫做替罪羊。如果針灸之後,康熙當即駕崩或者是拖個一天半日的駕崩,那搭進去的可不就是幾個太醫那麼簡單。
這筆帳,太醫院的一眾官員、太醫都會算,因此,在聽到皇太子讓準備針灸的方案之後,一眾人都不由一臉的苦澀,太醫看起來是榮耀無比,名利雙收,實則個中甘苦,唯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給皇帝、妃嬪治病,可是非比尋常,真正是‘一藥誤投,生死所繫’此並非虛言,乃是御醫的真實寫照,別說是用錯藥,便是份量有誤。那也是禍不可測。除此之外,他們還得處處防著內府官員、太監設定障礙,不時得給這些人行賄孝敬,以免這些個小人從中作梗。銀錢都是小事,太醫畢竟名聲在外,不愁沒有進項。
他們最怕的是捲進權力鬥爭的旋渦,宮禁之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變幻莫測,他們這些隨時進出皇宮的太醫。稍有不慎,便會捲入進去,慘遭殺身之禍。
康熙中風的背後隱隱約約有皇太子的影子,這事情。院使、院判和幾個當事太醫都是心知道肚明,皇太子如今又堅持用針灸治療,其用心亦是不言自明。
真不知道,此劫過後,太醫院能有幾人逃得活命?院使孫之鼎暗歎了一聲。才打起精神道:“諸位,針灸治療應是在所難免,既然已無退路,只能拼力一博。再顧慮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