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海關總署出任江海關監督。 對胤禎,於準自然是深懷感激,聽聞胤禎在泉州賑濟災民,需要大量的玉米、番薯、馬鈴薯做種子,他便命人專程到臺灣採購,隨船一併送來。 親眼看到馬鈴薯,胤禎不由大為興奮,這的營養價值可比番薯高多了,而且產量也不比番薯差多少,實在是必須大力推廣之物,他瞅了眼稍顯清瘦的於準,含笑問道本王三月前往廣州,路經廈門,你都還未到任,你是何時上任的?” 於準恭謹的回道,“回王爺,下官在遼東接到任命,乘船南下,於上月方到任。” 胤禎點了點頭,“新的海關制度看到了吧?無不少字乘著本王在福建,不要有顧慮,大刀闊斧的給本王革新,舊的海關制度積弊太深,必須徹底整改。”頓了一下,他才沉吟著道另外,對臺灣的各方面情況,多多留意下,臺灣馬上就要大力開發了,沒得力的人可不行。” “下官謹尊王爺鈞旨。”於準躬身回道,心裡卻是一驚,恂王爺這是準備讓我去臺灣? 胤禎似是他想,接著道這事不急,先把閩海關整頓好。不過三、五年,臺灣便會建省,到時候提前讓你去,先把把位置佔住。” 臺灣要建省於準一喜,忙躬身揖手道謝王爺提攜。” 藉著給各地運送玉米、番薯、馬鈴薯等種子的機會,胤禎微服帶著一眾親衛四處巡視,暗察各地賑濟災民的情況。 福建這次饑民暴動殺死了不少侵吞賑濟錢糧的官吏,因此這次賑濟,基本都是中規中矩,各粥棚真正是做到裹巾不滲,插筷不倒,粥棚的糧食,胤禎也仔細的檢查過,都是上好的大米摻合各種雜糧。 見到這種情形,胤禎也頗到滿意,無心再去徹查有無侵吞現象,不過,各地的饑民卻是看得胤禎一陣陣心酸,相比起城內的饑民而言,城外的這些饑民更為悽慘,一個個都漆黑枯瘦,臉上都是麻木的神情,而且大都衣衫襤褸,衣不遮體者比比皆是,不**女亦是如此。 胤禎只看的暗歎不已,這等枯瘦是長期營養不良造成的,真不敢想象,福建農民竟然是如此貧困,難怪他們對去臺灣是趨之若騖。 回到泉州,胤禎便給上海的鄭清海去信,叫他收購三十萬匹耐磨的土布送來泉州,在這些移民臺灣的饑民身上,胤禎捨得投錢,也不怕在他們身上投錢,他,投的越多,回報越多。 隨著永德軍掉頭東下,原本日趨平穩、安靜下來的福建又風雲再起。 福建陸路提督藍理的二萬多人馬又要留守沿海府縣,又要分兵防守大大小小十多個關隘,以至各個關隘的兵力都較為薄弱,實際上也就只起到了一個通傳敵情的作用。 永德軍掉頭直奔德化、永春而來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泉州。 胤禎聞報,長嘆了一聲,本以為不用動刀兵的,沒料到,如此好的招撫條件下,竟然還有冥頑不靈的,既然是自找死路,那也只得成全他們了。他立馬就發出軍令,著泉州府參將以上各級武將前來商議。 胤禎是統領福建境內所有水、陸兵馬的欽差,軍令一出,誰也不敢怠慢,一眾武將很快就聚集在提督的議事大廳。
………【第150章 不如人意】………
………【第 151 章招撫】………
出乎鄧老大意料的是,王福率領著永德軍並沒在城外埋伏,而是大搖大擺的回到永春城,就連所有的稍探也全部收回。。81zw。 看小說就到八一中文~ 鄧老大看的滿頭霧水,忍不住找了個機會問道:“王頭,咱們怎麼不在城外埋伏?這可是伏擊對方的大好機會。” 伏擊?王福不由苦笑道,“藍理、許鳳都是老將,一向穩妥,大軍一動,探報便如流水一般,源源回報,哪有這麼容易伏擊?就憑我們這些兵能夠跟綠營的兵野戰?再說,安溪、仙遊兩地距離永春路程差不多,兩支人馬都在一萬左右,一旦被纏住,我們反有被包餃子的可能。” 鄧老大聞言不由默然,想想也確實是這個理,這些泥腿子兵放放火,以多打少,打打順風仗還行,真要真刀真槍,確實不是綠營兵的對手,上萬人的大軍他們確實吃不下,一旦被前後夾擊,全軍覆滅那是指定的。 他的目標是十四皇子胤禎,打不打藍理、許鳳,對他來說都沒意義,不過,永德軍這一縮回永春城,便再無與胤禎交戰的機會,他的計劃也就完全泡湯了,想想他就覺的窩囊,在福建轉了兩個月,竟然連胤禎的影子都沒見到,好不容易要碰上了,卻根本就沒出手的機會。 南安,聞報永德軍出城不過三、四十里便返回永春縣城,胤禎不由眉頭一蹙,永德軍這一佯動,必然要引得藍理、許鳳二路兵馬直插永春,他如此做的動機何在?伏擊不可能,大隊人馬出城逃不過哨探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