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之家”的店裡,可能是對面就是訓練基地的緣故,還有張群文字身冠軍的加成,生意還過得去,但也就緊緊是那樣,在開店經營方面,確實不是所長。
而且,之後張群文想讓蘇祖招人也是逐漸開啟一些關係網路,蘇祖才發現,和張群文這類退役後,就業不那麼順暢的運動員還是有不少。
蘇祖現在的想法也比較簡單,他準備開一個體育培訓機構。受益於上世摸爬滾打的經驗,他曾經混跡了不少留學語言培訓,考研,公務員培訓等機構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他覺得體育培訓機構的路子可以嘗試著做。
從低端的大眾健身體育,到中高階的競技體育,可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最關鍵的一點是,只有這種模式,才需要大量的退役的專業運動員。
培訓機構的最核心資源是教師,一家機構,從外部的市場推廣,到招生的銷售和後續服務工作人員,幾乎都是為最後創造價值的教師服務。
而能夠作為同屬性的退役的運動員,蘇祖覺得值得借鑑的。而且如果是取得成績的知名運動員,在人氣上天然就有著光環加身。
想要讓運動員在退役後,能夠得到足夠的尊重,而又不會覺得完全脫離了圈子,這是暫時蘇祖能想到最好的方式。
而且,因為一家培訓機構裡,教師承擔的角色只有教學,在學員的服務和與客戶家長對接上,都是由銷售或學管來承擔了,相對應解決了很多運動員自己在溝通能力上的問題。
至於說教學生的水平,這一點蘇祖反而會比較放心。體育是一個運動專案,一個練了十幾年的專業運動員只要有基本的口頭表達能力,對於大眾普通學員的教學已經足夠勝任。
其實後世也有不少這類的培訓機構和訓練營,但規模還沒有起來,在資源的整合度上還不夠充分。
從青少年的運動培訓,到大眾健身體育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