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說”的精神實質是不能隨意放縱,目的是遏止好戰文官的魯莽輕率傾向。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吸取的偏偏都是些錯誤的教訓(3)

第三個錯覺是:軍隊和美國社會已經成功彌合了越戰年代造成的分裂與分歧。到20世紀90年代,這種和解已經形成。“沙漠風暴行動”之後,“美國人民再次愛上了自己的武裝力量”。至少,這場戰爭的偉大英雄之一科林?鮑威爾將軍是這麼認為的。出於這種擁戴,一種新的軍民契約已經達成,其基礎就是相信在某種脅迫之下,美國人會最終“支援軍隊”。這個國家再也不會拋棄它計程車兵了。

美國志願兵部隊(*F,名字雖然有些誤導人民,但它依然是職業軍事建制)是這一新契約的首要表現。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人已經開始慶祝*F成為聯邦政府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實際功能與公開宣傳的一樣。*F意味著美國致力於維持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而*F就是“美國之隊”。冷戰後,*F維持著美國強權下的全球和平,而沒有干擾美國平民對生命、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人們怎麼能不喜歡它呢?

“9?11”以來的事件揭穿了這三個錯覺的真實面目。在實踐檢驗中,這一全新的“美國戰爭方式”只是發了一下光,但還不是黃金。即使不是公開欺詐,兜售“全方位優勢”的將軍們也是明目張膽地翫忽職守。按照過去20年的記錄來評判,美國軍隊只是在敵人成人之美般作戰時才會取得決定性勝利,而薩達姆的死亡急劇降低了這種可能性,未來再也找不到這樣善解人意的對手了。說到留下的後患,從索馬利亞到巴爾幹,從中亞到波斯灣,比比皆是。

說到“溫伯格–鮑威爾學說”,文官遵守上述條款的意願也被證明是暫時性的。眾所周知,1993年,面對鮑威爾時,馬德琳?奧爾布賴特極想知道,“如果我們不使用軍隊,您一直談論的卓越軍隊有什麼用呢?”奧爾布賴特沉迷於讓美國士兵消除世界頑疾,並且她的想法很快佔了上風。左傾空想家與好戰政客專家組成的奇怪聯盟成功撕碎了對使用武力的限制。“人道主義干預”大行其道,風行一時。20世紀90年代,不管將軍們發揮了什麼約束力,其影響也沒有挺過那10年。曾經看似不可磨滅的越戰教訓被遺忘得一乾二淨。

同時,人民與軍隊的和解也只不過是一種虛構的怪物。籌碼投下之後,“支援軍隊”引誘來的只是姿態和作秀,而沒有有約束力的承諾。“9?11”事件沒有使人們急著應徵入伍,穿上軍裝,人們反而更喜歡讓別人家的孩子去追捕恐怖分子,推廣*,確保獲得世界上的能源儲備。在這場表面上具有震撼意義的全球戰爭中,美國人卻更喜歡家鄉的體育英雄,而不是保衛美利堅帝國遙遠勢力範圍計程車兵們。湯姆?布雷迪(Tom Brady)在全國橄欖球聯賽中打四分衛掙了數百萬,作產品廣告又掙了數百萬。帕特?蒂爾曼退出職業橄欖球比賽,當了一名陸軍突擊隊員,犧牲在阿富汗。然而,在這兩個人中,布雷迪更體現了當代人對“愛國者”這個詞的認識和理解。

可是,這三種錯覺揮之不去,助長了對美國軍事威力華而不實的期望。羅納德?里根以來的每屆總統都為這些期望推波助瀾,都利用總司令一職擴充套件橢圓形辦公室的帝王特權,也都依靠軍事力量來掩蓋或治理這個國家揮霍浪費習慣所造成的問題。

“9?11”之後,這些幼稚的期望達到了極致,認為由意志堅定的最高行政長官支配的武裝力量無所不能。在未能預見和防止對美國本土的破壞性襲擊之後,布什總統繼續以全球反恐戰爭為藉口,推進宏偉的新軍事企圖,爭取無限的行政權力,而這些都是在確保美國人民“安全”的偽裝下進行的。這位總統否認“9?11”事件與美國以往政策有任何聯絡,他的全球反恐戰爭宣言把公眾反思這些政策的任何企圖都扼殺在了萌芽之中。實際上,布什是想利用戰爭集更大權力於一身,並轉移公眾注意力,讓人們不去關注美國以往行為造成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後果。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吸取的偏偏都是些錯誤的教訓(4)

只要美國軍隊還享有戰無不勝的美名,就依然有可能偽稱憲政秩序和美國生活方式健康無虞。為了根除恐怖主義,發動無限期的全球反恐戰爭似乎依然有些道理。畢竟,有什麼人或什麼事情能阻止不可阻擋的美國大兵呢?但是,一旦這項美名被人質疑,其他問題便會暴露無遺。這就是伊拉克戰爭陷入困境後美國的情形。困擾政治制度的痼疾,包括極不負責任的國會、支離破碎的國家安全機制以及不稱職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