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宮川先生來華訪問,見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時已是衛浴分廠的廠長。面對著一塵不染的生產現場、操作熟練的員工和100%合格的產品,他驚呆了,反過來向徒弟請教問題。
“有幾個問題曾使我絞盡腦汁地想辦法解決,但最終沒有成功。日本衛浴產品的現場髒亂不堪,我們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難度太大了。你們是怎樣做到現場清潔的?100%的合格率是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對我們來說,2%的廢品率、5%的不良品率天經地義,你們又是怎樣提高產品合格率的呢?”“用心。”魏小娥簡單的回答又讓宮川先生大吃一驚。用心,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
一天,下班回家已經很晚了,吃著飯的魏小娥仍然在想著怎樣解決“毛邊”的問題。突然,她眼睛一亮:女兒正在用卷筆刀削鉛筆,鉛筆的粉末都落在一個小盒內。魏小娥豁然開朗,顧不上吃飯,在燈下畫起了圖紙。第二天,一個專門收集毛邊的“廢料盒”誕生了,壓出板材後清理下來的毛邊直接落入盒內,避免了落在工作現場或原料上,也就有效地解決了板材的黑點問題。
魏小娥緊繃的質量之弦並未因此而放鬆。試模前的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發現了一根頭髮。這無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時無意間落入的。一根頭髮絲就是廢品的定時炸彈,萬一混進原料中就會出現廢品。魏小娥馬上給操作工統一製作了白衣、白帽,並要求大家統一剪短髮。又一個可能出現2%廢品的原因被消滅在萌芽之中。
2%的責任得到了100%的落實,2%的可能被一一杜絕。終於,100%,這個被日本人認為是“不可能”的產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試模期間,還是裝置除錯正常後。 在工作中,如果人們能夠像魏小娥這樣用心,也一定能成為第二個“魏小娥”。
任何人在面對工作時,都必須想清楚一個問題:這份工作對我到底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我為什麼要做這份工作?提高工作動機的關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