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呼吸間的時間,大多人還不知曉,兀自埋頭苦戰。這一句發出,眾人這才反應過來。尋聲望來,果見他手中提著遼帝耶律洪基的人頭。遼人皆是大驚失措,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宋人卻發出滔天般的歡呼聲。
正在這時,關門大開,當頭騎兵如猛虎出籠般躍馬而出。盧俊義、林沖二人帶頭衝在最前,兩條長槍有如兩條出水蛟龍,殺得遼兵人仰馬翻。發呆的遼兵這才反應過來,卻哪還有抵擋的勇氣。自家皇帝都被人家斬殺了,自己能算個什麼,心中根本毫無抵抗之,只知掉頭撒腿大逃。倒還有將領反應過來,想要收攏兵士,雖大聲呼喝,卻哪還能收攏得住。眾遼人心中都是萬俱灰,提不起絲毫戰意。前面士兵敗逃而回,身後宋軍如潮一般直副而來。刀砍槍刺之下,遼兵鮮血翻飛,如掀起一道紅色的浪潮一般滾滾而來。
“逃吧,皇上都被人殺了,還能怎樣?”眾遼人皆是這般心思,紛紛撥轉馬頭,往回逃去。兵敗如山倒,遼軍徹底敗退,一路丟盔棄甲,只恨爹孃少生了兩條腿。偏偏雁門關外山道狹隘,鋪展不開,眾人爭先恐後,不知被自己人踏死多少,被擠下峭壁者也是不計其數。
雁門關中宋兵源源而出,如無止盡一般,這一陣追擊掩殺直殺到天黑方收。在關內休息一夜後,周侗遣了人往京中報捷,便又大軍開拔,浩浩蕩蕩直出雁門關,又派了一萬精騎銜尾追殺昨日敗逃的遼兵。
一戰而勝,又斬殺遼帝耶律洪基。宋兵眾將士士氣高昂到無以復加,只覺渾身都是精神。反觀遼人,皇帝被殺,失了主心骨,又一敗潰逃,雖有將領漸漸收攏,卻根本做不起有效抵抗,被宋兵追擊之下仍是一路敗退。宋軍高歌凱旋,一路勢如砍竹。沿途周縣,也是連克而過,到十一月上旬直殺到了遼國西京大同府,兵圍大同。
後 記
唉,終於寫完了!從一月份起到現在,歷時九個月,終於是結束了。說實話,後面寫的挺累,同人果然是越到後面越不好寫,因為前面的改變後面會產生越來越多與原著衝突的地方。再加一些事務纏身,以致常常斷更。也是沒有存稿所致,下一本書一定記住這個教訓,多多存稿。
粗算了一下,全書字數應該在百萬字左右,跟我開始估計的字數差不多,一些設定也是按照原定計劃完成的。
我一直認為寫同人首要的便是要尊重原著,尤其是原著的設定,所以我這本書裡面沒有過多的加入一些別的武功、人物及門派之類。連大多天龍同人都有的明教設定,我也沒有加入。從頭到尾所寫的,也大致沒有出原著的範圍。像趙煦、蘇軾這些人物,也是原書中都有提到的。燕千尋這個比較重要的非原著人物,也是從原著中“沒本錢”鮑千靈推演出來的,設定其出身門派為神偷門,燕千尋是其師妹,也算是有根源的。水滸的幾個人物也是一開始就有想到的,不過也是稍有提及,沒有過多的涉獵。
關於女角,其實原本我的設定是學韋小寶一樣,有七個的。種馬的定義,我認為應該是女主在十位數以上,男主見一個上一個的那種。金老先生寫七個,也沒人大叫種馬,我才寫了兩個以上,就有人叫種馬了。所以我還是見好就收,減去了三個。如果有人認為超過一個就是種馬的話,那我無話可說……
有不少書評都說我這本書根本沒有改變多少情節,甚至說還不如去看原著。但我想我改變的還是很多的,我一直認為事件的推動及發展,並不一定都是主動為之,被動及偶然因素會佔很多。就像主角去皇宮盜酒,從而引發了慕容家事露這件事。
還有不少書評說我寫的平平無奇,平鋪直敘,沒有曲折性與波瀾處。從頭看看確實有一點,可能我這人不太會設定懸吧。而且我以為,作為同人小說,在原著所有情節大家都知道的情況下,想要有波折與意外情況真的很少,也很少可以設定懸的地方。除非有新的勢力,新的反角對手加入。但這樣一來,勢必要增加新的人物之類,會打亂原著的設定出了原著的範圍,是我所不願也。
王語嫣的死,說實話我有些故意為之。我本人不喜這個人物佔有很大的原因,還有一個則是我從一開始就不想讓段譽知道自己的身世。這樣的話,註定兩人是不能在一起的。而我又不想讓她與慕容覆在一起,自己不喜也不想讓主角喜歡她,所以只好讓她去死,還能給大家留個想。有人說王語嫣跟小龍女有關係,說你讓王語嫣死了以後怎麼能有小龍女。我想說的是這王語嫣與小龍女完全沒有關係,只不過是有人這樣認為而已,根本沒有實際的證據與聯絡。再說了,我這只是同人,是天龍同人,以後有沒有小龍女關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