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風勢卻越來越小,剛才彷彿馬上就要傾盆而下的暴雨隨著漸行漸遠的雷聲而隱藏起來。
康家的宅子坐北朝南,外面看起來雖不大,但這所三進的宅院卻佈局精巧,被康妍的母親夏氏打理的井井有條。
後院正房旁邊的院子是康妍的住房,三間正房帶一間耳房,東西各兩間廂房,院中的梧桐樹是康妍搬到這所院子之前康知訓夫婦為她栽種的,詩經大雅中有詩說: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萋萋,雍雍喈喈。意思是鳳凰非梧桐不棲,所以梧桐是祥瑞的象徵,時下的人們多喜歡在院子裡栽種梧桐以供觀賞。
康妍還清楚的記得梧桐樹剛栽下第一年就開了花,淡紫色的小花一簇簇的掛在枝頭,微風一來滿院飄香,母親夏氏拉著她站在樹下,笑著說:“妍兒是個有福氣的孩子。”
如今梧桐猶在,父母卻再也不能陪她在樹下聊天了,康妍站在窗前,窗稜半開,看著窗外開的依舊燦爛的梧桐心裡一陣黯然。
身後的門吱呀一聲,青梅輕手輕腳的走了進來,康妍收斂心神,問道:“靈堂那邊都安排好了?”
“嗯,姑娘昏倒了三老爺便提議讓族長先去休息,明日早上再行過繼儀式,趙叔便送族長去休息了,其他人都?q了小功服在靈堂守著,大太太堅持讓二少爺先?q上斬衰,三老太爺以名不正言不順為由阻止了。”青梅答道。
大梁的喪服分為五種,第一等叫"斬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種。"榱"是指喪服中披於胸前的上衣,下衣則叫做裳。斬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製成的,左右衣旁和下邊下縫,使斷處外露,以表示未經修飾,所以叫做斬榱。凡諸侯為天子、臣為君、男子及未嫁女為父母、媳對公婆、承重孫對祖父母、妻對夫,都要穿斬榱。
次重孝服叫做"齊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製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斷處均可以收邊;下襬貼邊都在砸邊際。孫子、孫女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
第三等是“大功",是用熟麻布製作的,質料比"齊榱"用料稍細。為伯叔父母、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為母親、伯叔父、兄弟服喪都要穿這種"大功"喪服。
第四等是"小功",是用較細的熟麻布製作的。這種喪服是為從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兄弟之妻、從堂兄弟等服喪而穿的。
最輕的孝服是"緦麻",是用稍細的熟布做成的。凡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等穿孝都用這種。
以喪服的質料和穿喪服的時間長短,來體現血緣關係的尊與卑、親與疏的差異,康知訓與康大伯等人雖為叔輩兄弟,卻是隔了房的,因此康家眾人只需穿小功服即可,但如果康二郎過繼到康知訓名下則又不同,他必須和康妍一樣穿斬榱。
適才的過繼會議因為康妍的適時昏倒而不了了之,康妍是康知訓夫婦的獨女,在康知訓夫婦雙雙去世的情況下,過繼必須要有康妍在場才合禮儀,康大太太柳氏這是擔心過繼的事情有變,想趁機落實康二郎的名份,可惜被三老爺阻止了。
“看這情形,三老爺夫婦今晚應該會有行動。”青梅推測道。
康妍點頭,“你告訴趙叔,就說我已經醒了,請他明天一早安排“告廟”的事宜,”想了想,又加了句:“告廟時安排二少爺捧牌位。還有讓趙媽媽看著點女眷那邊的動靜。”
“告廟”是麻城府喪葬的習俗,民間認為亡魂無陽氣,不得與人共處,自死者絕氣時要家中孝子抱著牌位入附近寺廟庵觀,意為亡魂安排棲身之所,然後在出殯前一天,家人和親友要抱著牌位,打著引魂幡,提著燈籠,吹打著鼓樂到附近寺廟庵觀招魂。招魂設祭之後,家人大呼死者,一路放聲大哭回家。安放牌位後,繼而把斜蓋著的棺蓋開啟,由死者的長子取淨水一碗,用新棉花球給死者擦臉,俗稱“開光”。象徵地擦拭完之後,碗裡的水不倒,由兒孫、女兒及外孫分喝,以此表示對死者的孝敬,大家依次繞棺而過,瞻仰死者遺容,然後請木工重新封棺,打上“銀綻”表示再不開棺了。
今天晚上則要“伴靈”,康家的子侄們要一起在靈堂守著,意為親人最後一晚的團聚,且要在入夜酉時、子時、寅時三個時辰帶著香燭、紙錢和果盒到靈前祭拜,意為“辭靈”。
康妍返回靈堂的時候正好是酉時,眾人便一起上香、燒紙錢祭拜,不管是真情還是假意,燒紙之時所有人都痛哭流涕,總算讓康妍的心裡舒服一點。
祭拜完畢,康大郎的妻子朱氏、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