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
那夜的風刺骨,記憶也刺骨。我發誓:出人頭地!
在很多時候,任何一種信念的樹立往往不需要太多的理由。當我們很多人為了僅僅樹立要靠上大學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信念時,就已經忙碌了十多年並且已經差不多苟延殘喘了。期間,這個信念的樹立者常常不是最終的信念者本人,而是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他們的外公外婆。這是很滑稽的一道風景,就像我們中國人常常說的那句話:皇帝不急急太監。更滑稽的是:要樹一個什麼樣的信念,怎麼去樹,也是靠這些“太監“們來完成的。而那一個一個小”皇帝”們只是高高座在太師椅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上學媽送放學爸接沒錢就要有錢亂花你罵我哭再罵耍賴我行我素唯獨我尊肆無忌憚隨心所欲無法無天……
中國孩子的很多所謂信念就是在這麼一個過程被“樹立” 起來的。說實在的,我們很多家庭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所謂樹立信念的成長環境。信念是什麼東西?信念的一種說法是“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看法”。這是《現代漢語詞典》上對信念的解釋。但我認為這個解釋是過於簡單而且與現在的常用語境不符。我認為信念實際上是一種超越當下對未來的一種期望值。信念一定而且必須是超越當下才能被確立的。就像宏志班的這位劉洋,她的信念是在這樣一個情景中被確立的:一個寒風凜冽的夜晚,她奶奶為了讓其孫女有一個更為溫暖的炕,“單薄纖弱的身影蹣跚在風中”並忍受著寒冷和夜色的侵襲,獨自在樹林中為其撿柴禾。劉洋被這樣的情景深深地感動了。於是她頂著風雪,在樹林中攙扶著她的奶奶流著眼淚一路回家。 面對如此情景她最終發出了:“那夜的風刺骨,記憶也刺骨。我發誓:出人頭地! ”
一個信念就是這樣被樹立起來的。而“出人頭地”作為這個信念的核心目標,就是去實現一個比當下要絕對美好的未來。這就是信念,這就是劉洋的信念。所以我說信念的形成它一定有一種來自於信念確立者本人的內在動力。從人本意義上說,一個信念的確立如果其確立者不是信念本身持有人的話,那麼這樣的信念應該時無效和沒有意義的。與此同時,如果一種信念的確立缺乏確立者本身原動力的話,那麼這樣的信念將會隨時風雨飄搖而失去執著的可能。
精神補鈣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很多孩子在確立自己信念的時候,更多的由其父母來決定的,而且更要命的是,我們現在這些孩子們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失去了確立信念的原動力。因為生活已經像“蜜”一樣甜了,那種由於物質匱乏所產生的人生窘迫對如今很多孩子尤其城市中的孩子來說已經不存在的了。更何況,他們的生活水平往往已經超越了他們自己的父母而成為物質消費的超前享受者。這一點已經是勿庸置疑了。如今,多少父母自己省吃儉用卻對自己的孩子大手大腳;多少父母自己勤儉節約卻對自己的孩子揮金如土。看一看吧,多少孩子的兒童房裡玩具堆積如山;看一看吧,多少孩子他們身上每天換的衣服多如模特;看一看吧,多少孩子花起錢來如同自己是李嘉成,看一看吧,多少孩子對可恥的浪費不屑一顧;看一看吧,多少孩子沉浸在溺愛中不思進取;看一看吧,多少孩子已經習慣在父母的賜予下不勞而獲……然而可笑的是,就是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們的父母卻依然還在頑強地為自己的孩子樹立所謂對未來的信念! 這能有什麼信念?信念做一個李嘉成?信念做一個比爾·蓋茨?還是信念做一個黑社會老大專靠豪取強奪來“酷斃”人生?
“懷念讀書時代”,這是現在很多走上社會的一族人的心態。為什麼要懷念呢?因為讀書時代是一個無憂無慮的時代;因為讀書時代是一個不需要自己去勞作的時代;因為讀書時代是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時代;因為讀書時代是一個花錢瀟灑的時代;因為讀書時代是一個不需要看上司臉色的時代……所以,我們就很懷念那個時代。
懷念過去,如果是一個人在已經超越當下的狀態下對過去的經歷撫今追昔,那麼這種懷念是美好的。然而相反,假如這種懷念是出於對當下的不滿而透過懷念來感受今不如昔的憂傷,那麼這就是一種落魄! 因此我堅定地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現在這一代人的成長是逆向的,即:他們大多缺乏一種必須的生活磨難和精神磨礪,只要我們看一下這個世界上所有功成名就的人,無一不是經歷過生活磨難或精神磨礪的。當電視上哈藥六廠一天到晚在宣傳他們的“新蓋中蓋”口服液如何如何的時候,實際上他們不明白,現在這代人所真正缺乏的實際上不是人的生理之鈣而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