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世界太奇妙,太充滿誘惑了。”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對很多人來說都意味著人生的轉折,或者感覺到人生有新的開始,才會有那樣激動。而對汪延來說,在當時他就感覺到自己將來的人生會完全不同吧。
從這封E…mail開始,汪延就與網際網路世界結下了不解之緣。汪延說:“當時我們看不到清晰的發展前景,更沒有想到過會有今天的發展。我只覺得網際網路是一片充滿無限想像的空間。”
1996年4月,正在上大學同時又是四通利方軟體歐洲市場總代理的汪延,在全球網際網路浪潮剛剛到來,而國內僅僅出現網際網路萌芽的時候,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和無限思緒,經過再三思考,從巴黎給王志東寫信,作出了改寫今後中國網際網路程序的決定:
王志東:你好!
非常高興能再次和你走到一起!
這是我近幾天來一直想對你說的一句話,就怕用電腦打出來顯然會缺少些人情味,所以選擇了這種半原始的方式。看來世界的確被Internet縮小了,或是你我有緣,又是個嶄新的機會擺在我們面前。李嵩波和我都很珍惜這個機會,我們深知Internet和其他誕生出來的一系列新興媒體正在中國應運而生,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必定將會為下世紀中國資訊產業步入國際領先乃至主導地位奠定基礎。這也是自從去年夏天,我們決定成立新驛多媒體小組的原因。在這半年裡,我們一直在不停地摸索,怎麼組織自己?怎麼開展業務?怎麼發掘市場、打通渠道?怎麼在技術上跟上最新的潮流?
我們走了幾次彎路,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之所以至今還尚未成立公司,依然在搞手工業作坊式的小規模生產,並非是因為我們看好這種合作方式,而是感覺到兩個最根本的時機還不成熟:一是合作伙伴;二是我還在國外。
我們完全明白,今天要想在中國有所發展,完全靠幾個“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即便我們的想法和技術再具有創新意識,沒有一個“背景”,九成的可能性是原地打轉(當然,賣兩張盜版盤的除外)。實際上,從去年9月份新驛小組成立至今,幾家企事業單位已經和我們建立了合作往來:新聞出版署,培元新技術中心,周培元基金會國際網路中心,它們也都曾有意與我們合資。可是我們猶豫至今,還是不能下決心。的確,找個“背景”是真,可我們更希望能找到一個與我們志同道合的“知己”,尤其是搞Internet這種沒有立竿見影經濟收益的長遠專案,更何況我們也不是想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的人。
那麼,為什麼今天當我們得知你也在這方面暗暗下工夫,並有意與我們合作的時候,會如此這般地珍惜這個機會呢?在這裡我也就不多做解釋了(此外省略一些商界上常用的套路和讚歌)。
這樣,還剩下一個問題:我還在國外。這實際上是最容易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解決的方法是:我下週一回國。為什麼我下這個決心,相信你能理解我,你本人也曾不止一次地這樣做過,因此,我也就不多做解釋了。
一個星期以後,1996年4月26日,汪延和他的新驛多媒體小組正式加盟四通利方公司,開始四通利方srsnet網站建設。1996年6月,四通利方網站開通。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下一頁' 。 想看書來
從四通利方到新浪網(3)
站點最初設在從美國某大學租借的伺服器上,每月租金19美元,空間10兆。網站最初的內容是四通利方公司的軟體Richwin For Internet版本的下載,同時設立了一個問與答的論壇,解答使用者使用Richwin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因為Richwin的客戶大多為使用網際網路的使用者。很快,軟體產品Richwin的技術支援平臺,發展成了著名的四通利方論壇。
1997年10月,四通利方650萬美元的融資成功,為一年之後併購海外最大的華人網站華淵資訊網創造了條件,而四通利方論壇在不經意之間埋下了日後網路新聞的種子。
與足球共成長
早期的四通利方網路論壇的發展,與傳播足球比賽訊息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