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個時期裡任何公佈的英國(或許還有其他國家)政府收入和支出都只能看做名義上的;官吏減去的數目,賄賂、貪汙、記賬混亂等使公佈的給陸軍和海軍的“分配額”大大降低。同樣,國王的“收入”也只有一部分能到達君主手裡。因此這裡提供的統計數字是示意性的,而並非權威性的。

[5]華隆人,居住在比利時南部、東南部及附近的法國境內。——審校者注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工業化與力量對比(1)

(1815—1885)

國際力量對比逐漸變得不利於舊有的一流強國,而有利於那些既有資源,又善於組織利用新生產工具和新技術的國家。

拿破崙垮臺以後半個多世紀發展起來的國際體制,具有一整套不尋常的特點,這些特點有的不過是暫時性的,而另一些則成了近代的長期特徵。

第一個特點是,一個整體的全球經濟先是穩定地、然後(19世紀40年代)是引人注目地發展,這一發展吸引了比以往更多的區域加入以西歐——特別是以大不列顛——為中心的跨洋、跨大陸的貿易和金融網路。在英國取得經濟霸權的幾十年中,同時出現了交通運輸的大規模改善,工業技術從一個區域向另一個區域日益加速的轉移,產品產量驟然激增(這又反過來推動對農業土地和原料新產地的開發)。關稅壁壘的削弱和其他重商主義的措施,再加上關於自由貿易和國際和諧的種種思想的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