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即是我國金融市場中常說的“地下基金”。
金融市場中的私募基金,慣常採用的型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基於簽訂委託投資合同的契約型私募基金,另一種是基於共同出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私募基金。目前在我國比較盛行的私募基金一般都是契約型私募基金。
從法律性質來看,契約型私募基金實質上是一種信託法律關係,其當事人包括髮起人(基金管理人)、投資人(基金份額購買人)、收益人(一般為投資人或基金份額持有人)。投資人將信託基金透過契約(信託合同)信託給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以自己的名義運用基金資金進行證券投資或產業投資,投資收益由份額持有人分享,投資虧損也由基金份額持有人分擔,同時基金管理人按照約定收取報酬。在我國調整私募基金的相關法律法規未出臺前,對此類私募基金的規範事宜可參考《信託法》的相關規定。
綜上可見,私募基金的設立如符合我國信託法規定,其合法性應當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其具體運作過程中不得違反現行法律的有關規定。
二。國內外資產管理公司分析
1、高盛集團
高盛是集投資銀行、證券交易和投資管理等業務為一體的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它為全球成千上萬個重要客戶,包括企業、金融機構、國家政府及富有的個人,提供全方位的高質量金融服務。
高盛1869年創立於紐約,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實力最雄厚的投資銀行之一。 在以合夥人制度經營了130年之後,高盛於1999年5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高盛公司總部設在紐約,在全球20多個國家設有分部,並以香港、倫敦、法蘭克福及東京等地作為地區總部。
高盛1984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又於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此後,高盛在中國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分支機構,向中國政府和國內佔據行業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高盛也是第一家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交易許可的外資投資銀行,及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一。
2、巴菲特及伯克希爾公司
沃倫巴菲特是第一位靠股票投資成為擁有數百億美元身家的世界頂尖級投資家。有著股神之稱的巴菲特投資36年來收益率年均增長(2001年數字),也就是說增值了1995倍。
1956年,格蘭姆—紐曼公司宣佈解散,當時,61歲的格蘭姆決定退休,沃倫?巴菲特也就辭別老師,返回自己的家鄉奧瑪哈。沃倫巴菲特便在親朋好友的財力支援下,開始他的有限合夥投資事業,這時,他才25歲。
合夥公司開始時,由七個有限責任合夥人,一起出資105000美元,主要合夥人巴菲特開始投資。那些有限合夥人,每年回收他們投資的6%,和超過固定利潤以上的總利潤的75%。巴非特的酬勞則是另外的25%。以後的13年,巴非特的資金以每年的複利往上增長。
隨著知名度的增加,有越來越多的人要求沃倫?巴菲特代他們管理財務。而隨著投資人的陸續加入,越來越多的合夥關係也跟著建立起來。到1962年,巴菲特決定重組合夥關係,成為一個合夥體。這一年,他把他的合夥體營業處從家裡搬遷到奧瑪哈的威特廣場,至今他的營業處仍在那裡。到1965年之前,沃倫?巴菲特的合夥體的資產已達到26000000美元。
資本市場的英雄(3)
1969年,巴菲特決定結束合夥投資。
當合夥體解散的時候,投資人各自收到他們投資比例的利潤。一些合夥成員,包括巴菲特,將其股份投資在伯克希爾公司。巴菲特的合夥持股已經成長到25000000萬美元,這使他足以控制伯克希爾公司。而在未來的20年裡,沃倫?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公司的財富都持續猛增,這是人們始未所料的。
在過去39年中,他執掌的伯克希爾公司每股賬面價值從19美元上升到了50;498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新近公佈的年報顯示,伯克希爾公司2003年盈利翻番,達到億美元,每股收益為3531美元。
伯克希爾公司於1998年6月19日正式宣佈了收購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通用再保險公司的計劃,通用再保險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再保險公司,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再保險公司之一。根據交易公佈爾日宣佈的股票價格,通用再保險公司的股東可以按每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