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富有、最具魅力的現代青年企業家;被美國《華爾街日報》評為中國民營投資業第一人,在國內企業界,他享有“資本獵人”的稱號。他的投資口訣是:“資產運作是加法,資本運作是乘法”,被愈來愈多的企業人士奉為圭皋。因此,我們的同學會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加盟,為各位同學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

北京類似像清華大學資本運作同學會這樣的民間組織起來的私募基金較多,而且實力雄厚,是未來影響中國資本市場重要的力量,很有可能中國的巴菲特和索羅斯式的人物就會出自這種性質的私募基金機構中。

二、上海系

上海一貫樂於自詡“金融中心”,然而真正的金融中心靠的是金融家的冒險精神和夢幻般的運作,所以20世紀30年代大上海確曾因其為“冒險家的樂園”而成為中國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而21世紀的上海金融家卻顯得有些過於陽春白雪了。數以百計的外資金融機構受到業務擴張方面的嚴格管制(至少在2006年之前都會如此),因此,來到中國的只是他們的機構而非真正的金融家精神,加之他們獲得政府資訊資源有限,行事顯得更加的謹慎。 。 想看書來

中國的金融經濟時代(3)

而另一方面,年輕些過分富於冒險精神的上海民間金融家卻不如北京走得穩妥。“首富”###等紛紛涉案,連國有金融機構落馬人物不少都來自上海:劉金寶、朱小華、張恩照等,似乎昭示著按照上海規則產生的“金融家”不能在更大的範圍內容於整個體制體系。

不過情況似乎有些變化。郭廣昌的復星集團已經持有一些銀行股權並控股德邦證券。在2004年遭遇“寧波建龍”事件後,業內傳聞同樣打造產融一體化並依託併購迅速擴張的復星將成為“德隆第二”。但最終郭廣昌和復星逃過宏觀調控一劫——這是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如屬實,上海的民間金融家也開始被有技巧地納入體制中了。

三、溫州系

溫州民間金融的活躍眾所周知。除了資本的規模以外,“合夥制”可能是溫州金融家的最大創新,也是其在體制之外但仍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無論是北京系還是上海系,金融家與體制的關係都顯得十分關鍵,但是溫州的“合夥制”金融運作使得金融家可以擺脫個人力量的限制,與體制相抗衡甚至影響體制。

這種合夥制如各種“標會”、“炒房團”也是其中的一種。最具規模的則是2004年6月,9家溫州民營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的首家中國民營財團——中瑞財團控股有限公司,經營無地域限制。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在溫州市政府還不知道財團開張的情況下,財團就首先透過媒體向社會通報了自己的誕生。

雖然無法說出某個溫州系民間金融家的具體名字,但他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國人民銀行在5月25日釋出《2004年中國區域金融執行報告》被業界評為對民間融資正名的重要檔案。《報告》中特別用專欄的形式對民間融資的現狀、作用和規範進行了闡述。而在此前的3月28日,中國央行對“民間融資”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詳盡調查,而這些調查又是基於近些年央行和銀監會在溫州地區做的大量專項調查。央行行長周小川和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多次前往溫州調研民間融資的情況。

由此看來,溫州系是一支新型的全市場力量,它代表了和北京系乃至上海系完全不同的模式。

四、晉商系

“他們極為低調,生活樸素得出人意料。”這是投資圈對晉商系金融家的普遍評價。位山西投資家來北京出差,一碗麵條後就坐公交車匆匆趕火車離去;而一位做房地產按揭的信貸員回憶說,早在2001年,他曾在一個房產專案中就接待了七八位一口氣投資購買三至五套京城高檔外銷樓盤的山西投資商,面談時發現他們多投資煤礦,貌不驚人。

這是一個頗具特色的群體。他們和歷史上的晉商已經不算一脈相承了,雖然吃苦耐勞的勁頭還在,但改革開放的路徑落在他們身上,只能使他們儘可能地低調:晉商系雖不乏身價上億的富翁,但是他們的原始積累來自從國家壟斷的邊緣挖到的資源,風險大而辛苦,和政府的關係也相對疏離,低調成為他們身上的烙印。

“他們非常保守,不願做風險稍大的投資,要說服他們投資於他們不瞭解的產業,相當困難。”但資本的擴張性也可能會促使資本所有者變得更加積極。北京系和晉商系在這裡得到融合。

五、廣東系

粵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