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穩定的是長江流域的太平天國和黃河流域的捻軍,這些心腹大患一天不除,她的統治就一天不得安寧。然而,環視左右,那些滿族大員不是顢頇無能,就是妄自尊大。從太平天國起義到自己垂簾聽政的十餘年間,一直盡心盡力效忠朝廷、屢受挫折卻堅持圍剿太平天國的最大功臣,卻是以曾國藩為首的漢族官員。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科舉及第後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理兵、工、刑、吏部侍郎。咸豐二年(1852),因為母親去世,曾國藩回籍奔喪。正趕上太平軍由湖南北上,攻克武漢三鎮,並沿江東下,咸豐帝震恐,下詔舉辦團練,授曾國藩為湖南團練大臣。於是,曾國藩復出,起用儒生為將佐,招募農民為營勇,勤加訓練,號“湘勇”(又稱湘軍)。咸豐四年(1854)初,曾國藩組成湘軍水陸軍一萬七千餘人,並奉命出征,圍剿太平天國。屢敗屢戰,可謂備嘗艱辛與屈辱,然而他矢志不移。湘軍出征不久,便在嶽州、靖港連吃敗仗,曾國藩羞憤難當,縱身跳入鄱陽湖裡自殺,被其左右救起。隨後,曾國藩整軍再戰,在湘潭取得大捷,並攻陷湖北重鎮武昌,受到咸豐帝的欣賞,命他“署理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