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虛白對趙匡胤比較瞭解,此人長於軍事,短於政務,在戰略上絕對是當世難得的大將,可是政治上還是有些稚嫩。
史虛白點到為止,不再討論現在攻擊楚國的事情,畢竟這事基本上就屬於天方夜譚,在大周確定了充塞關中的政策之後,無疑是放出了一個明顯的政治訊號:民政優先。以經濟建設為主,適當注重國防建設。史虛白接著分析充塞關中的政策道:“趙將軍,充塞關中是不是失策之舉,有兩點是很關鍵的。”
現在的趙匡胤對民政還不算上心,直接詢問道:“是那兩條啊?”
“第一,要讓老百姓安心,民心安,則百業興,民心不安定,那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第二,要讓朝廷安心,畢竟正在中原,制衡天下是大周將來的必然要做的,與契丹、楚國這樣的強國為敵,如果不傾盡全力,又怎麼可能有必勝的把握呢。如果才能做到這兩呢?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讓關中真正的安定下來,不再受周圍實力的威脅。”
“安全?”趙匡胤眼睛一轉,他很快就明白了史虛白的意思,他笑道:“先生的意思是說,三哥練兵之後,就會南下攻蜀嗎?蜀軍孱弱,三年前我們就曾交過手,他們根本就不是咱們的對手,大舉南下攻克了蜀國,佔有了成都,關中的形勢就會立刻好轉起來。”
“呵呵,將軍你想的太簡單了,蜀軍孱弱,蜀國弱小,國君昏庸,政治不清,可是,蜀國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攻下的,如果我們攻擊蜀國,那麼楚國必然會出兵救蜀,有了楚軍的干擾,我們想滅掉蜀國可就不容易了。不過,我說得安定關中,不是指奪得蜀國,而是直奪取蜀國的隴右一帶。同時打痛蜀國,讓蜀國閉關鎖國,獨坐蜀中,不敢輕易出兵,這樣我們就達到目的了。”
趙匡胤呵呵大笑:“好啊,這麼一來又有仗可打了!不過僅僅拿下隴右,不足以維持關中的安全吧。”
“那倒是。所以還要取隴西,還要守靈州。”史虛白說道:“南下攻蜀,西佔靈州,這兩件事將軍不可能同時佔有的,不知道將軍是想攻蜀呢,還是守靈州呢?”
“我不過是一個武將罷了,要說心裡話,我自然是想南下攻蜀了。這戰功畢竟要大一些嘛。”趙匡胤略微思索了一下就說道。
“呵呵,將軍這麼想就差了。南下攻蜀不外乎隴右的那幾個州縣,而西守可不僅僅是守城而已啊。晉王要練兵必然是分馬步軍的,而步軍十有**就在永興附近,而馬軍則很可能會在靈州練兵,畢竟那地方是天然的大草原嘛。練兵、練兵,可不能只練不戰,靈州以西有党項、回鶻等民族混戰不已,而且那些人多有不服王命者,將軍可甚是討伐之。党項、回鶻各個部落之間互有仇隙,如果巧加挑撥,一萬馬軍足以橫掃河西走廊了。靈州以西的涼州、甘州、肅州、瓜州等地土地肥沃,聽說有不少漢人和党項人在哪裡種地。如果將軍佔領整個河西走廊,擴大了騎兵部隊,那功勞可比攻取隴右還大的多啊。”
第三十章 駐兵靈州(2)
第三十章駐兵靈州(2)
夕陽西下,青山綠樹在陽光的斜照下,只留下一道道狹長的身影。蟬鳴減退,倦鳥歸林,唯有渭河在涓涓東流。一切都是那麼安然靜寂,唯有十里長亭處,金戈明亮,軍旗飄舞。
“七哥,三哥正在十里長亭等著您呢?”遠處永興十里迎接的石守信笑呵呵的向趙匡胤介紹道。
趙匡胤迎著彩霞,眯著眼睛仔細的向永興方向打量了幾眼,隱約可見遠處有群人正在翹首盼望,趙匡胤的心不禁一動,眼中不僅閃出郭榮的身影,這個給他的印象是慷慨激昂的,是處事賢明的,有信義,有擔當,從天福九年相識以來,戰馬邑、破宿州、收鳳翔。。。一樁樁一件件的往事在他腦海裡不斷的閃現著,這兄弟之情也好、欽佩之情也罷,都不是那麼簡簡單單就可以區分開得。
在距離長亭還有百米的地方,趙匡胤翻身下馬,抓著韁繩一步步走了過去。若是過去,趙匡胤十有**會直接騎過去,可現在不一樣了,郭榮貴為晉王,整個大周朝廷除了大皇帝郭威之外,只有郭榮這麼一位王爺了,當然史弘肇等人的“鄭王”,不能算,人都掛了就是封他個皇帝噹噹,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郭榮滿面春風,他早就看到趙匡胤下馬步行而來,心中也是感慨萬千。趙匡胤離開關中的時候,正是父親請兵清亂黨的時候,當時政局不安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可趙匡胤毫不猶豫的聽從自己的指揮,出關幫助父親。現在,轉眼之間已經一年多了,官位雖然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可是兩人的地位卻是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