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的降官和讀書人盡皆被滅族,整個江南頓時失聲。
緊接著,棲霞山詩庵中,潘佑因衝撞太上王、出言不遜、大逆不道、詆譭朝廷等罪,被判處腰斬,相隔兩天之後,刑部再次上奏朝廷,經人指證,這逆詩的作者也是潘佑,於是馬雲下詔,滅潘佑三族。
這個訊息傳出之後,一向不太合作的江南士林,一下子炸開了鍋。據刑部內部訊息靈通人士透漏:這棲霞山詩案,證據缺乏,在層層圈點之後,只能把嫌疑人確定在徐鍇兄弟、潘佑、周惟簡、張易、伍喬這六個人之中,刑部侍郎吳大人沒有辦法,本來就想請旨大王對他們動用酷刑,結果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出來舉報了潘佑,於是案件被偵破,潘佑被滅了三族。這人雖然不知道是誰,可一定是這六個人中的一個,於是江南士林亂亂成一團,有指斥二徐的,有指斥張易的,至於前面那些被放出來的名士,更是受到江南士林一些人的鄙視,認為他們沒有骨氣,出賣了這作詩的英雄,如果不是他們指證,這吳宏老狗,怎麼可能一下子就把範圍縮小到了徐鍇兄弟、潘佑、周惟簡、張易、伍喬這六個人身上。
而與此同時,關於李景好色**,禽獸不如的故事,也在民間開始傳播,讀書人自然不是很相信,可是他們又不敢直接站出來闢謠,“潘佑”是怎麼死的,不過是因為作詩的時候緬懷了一下故主,譏諷了一下太上王而已?如果自己站出來闢謠,那麼說不定就被扣上一個反叛的帽子,那可是族滅的。楚國政府內部已經傳開了,這人批評、譏諷國政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最多也就是個流放,可是,要是心懷故主,就可以直接聯絡到謀反,而謀反則至少是滅三族的!
於是,當有些百姓本著質疑的心態,去詢問當地的讀書人,說李景這好色**是不是真的,這讀書人往往哼哼兩聲,拍屁股走人,在有心人的推動下,一下子老百姓登時就全信了。江南計程車子們當然不是笨蛋,他們自然知道這些流言蜚語肯定是官府中人放出來的,於是,他們心裡對官府更加的鄙視,可對故國的這種懷念,卻也就只能壓在心裡了,對老百姓再也不能說李唐的好了,因為老百姓已經認定李景是個人渣,這個鳥皇帝,早就應該下臺了!
江南計程車子們就這麼鬱悶著了。
又過來一陣子,楚王正式下詔,今年開恩科,在七月份舉行解試,在11月舉行省試,省試之後,則由楚王親自考試,考中者就能立刻授予官職。這個訊息在楚國的轄區廣泛的傳播下,對荊南、嶺南哪裡計程車子們來說,平白的又多了一次機會,而對於江南計程車子們來說,反應就有點不同了,首先,過去李唐考試選中的那些舉人也好、狀元也罷,全部被廢除了,你想當刀筆吏這些不入流的小吏,那倒不用考試,如果想當官,對不起,請參加解試、省試和殿試,不然就歸隱去吧。
江南計程車子們有點矛盾了,這參加吧,總覺得有點彆扭,李唐剛滅的那兩個月,大家都還心懷故國,很多人都一塊的宣誓,誓死不合作。可是,四個月下來,大家卻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會兒事,首先有些德高望重的人,比如江文蔚,直接都投降了楚國,而且還當了禮部尚書這樣的大官。還有一些大家族,比如鍾家,也都紛紛投靠了楚國,在楚國政權裡面混的風生水起。大家的心思都活泛了一些,再加上內部訊息:這一次大比,很可能會擴招。過去一場考試下來,最多招幾十個人,在一次,殿試可能擴招到200人左右,這200人出來以後,最低最低也是個從七品的縣丞啊!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你想啊,全國上下多少讀書人啊,可每次只選幾十個人,這難度該多大啊。江南計程車子們猶豫了,漸漸的也開始了分化。
當然他們也是分塊的,比如淮南的讀書熱鬧對於楚國政權的接受程度,就遠遠高於江南西道。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楚軍在淮南可是一仗都沒有打啊,而在江南西道,先後打了鄂州之戰、建昌之戰、洪州之戰、饒州之戰、宣州之戰、金陵之戰,還打了兩次大型的水戰。按理說,江南西道楚軍更是威名赫赫才對啊。
這都是因為經濟形勢決定的,李唐在經濟崩潰之前,應該說是江南少有的富國,可是這富國也不是遍地是黃金,相對來說,淮南老百姓的日子好遠遠好過於江南西道,因為江南西道多是丘陵地帶,不適合耕種。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這江西省,還不是一樣是中南、東南地區最窮的一個省份了。
淮南的百姓在李唐經濟崩潰中損失最大,在楚國的新政中得益最多,因此也是最為感恩戴德,所以,連帶著淮南計程車子中也有很多人在漸漸的轉變觀念。而江南西道則完全不同,本來這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