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七九章 毒士賈詡的信

員,所弄的各種不把人當做人的事情,進一步加劇和激化了這裡的矛盾。

導致百多年來,這裡就沒有徹底的平穩過。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則是軍隊方面一些人的有意放水。

軍隊,是要打仗的。

開拓進取的時候,軍隊所能夠發揮出的作用最大,也最容易升官發財。

但東漢早就沒有了向外開拓的雄心,也沒有了那樣的能力。

主要是財政上面吃不消。

如果財政上面能夠吃得消的話,已經死去的靈帝,也不會各種變著法的賣官,還將打折促銷之類的弄出來,想辦法進行收錢了。

軍隊沒有辦法開拓進取,沒有仗打,那就意味著軍隊和軍方的話語權,以及獲取軍功晉升的途徑要小的太多。

為了不徹底失去這份自留地,所以以往在整治涼州,與涼州羌人作戰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在暗地裡有所留手。

這樣,他們才不會被進一步的削減……

除此之外,賈詡又在信中,與劉成說了涼州三明的事情。

所謂涼州三明,分別為皇甫規,張奐和段熲。

三人都是近代以來,三位在對待涼州之地上是傑出軍事家。

因為三人的表字都有個“明”字,又都在治羌中立功揚名,故而在當時被稱為“涼州三明”。

在他們的手上,涼州羌族,被打的很是悽慘。

賈詡沒有過多的講述涼州三明對戰羌族的詳細細節。

在賈詡以及這個時代的人看來,不管羌族鬧得有多兇,大漢出兵,打這些人,還是非常有自信的。

主要與劉成說了這三人對待羌人的態度上的不同。

皇甫規和張奐主張採用相對溫和的辦法,來解決羌亂。

也就是在將羌族打敗之後,將一部分羌族,使用強硬的手段兒,將之從原地給遷移走。

遷移到漢人多的地方,讓他們改變生活方式,由之前放牧,強迫轉化為農耕。

這個辦法確實不錯,不過,耗費的時間太長,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錢糧。

而大漢朝廷手裡面是缺錢的。

也正因此,二人所執行的政策,並不能夠被一直執行下去。

涼州羌亂,一直沒有被解決。

後面段熲出馬,他向靈帝保證,三年之內,就將羌亂平息。

段熲的辦法,與皇甫規和張奐完全不同,他們是撫,段熲就是剿。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你們羌人不是一直都在動亂嗎?

那我就把你都給殺一個七七八八不就好了嗎?

這樣你們不就不能再作亂了嗎?

段熲的這個辦法確實有效,一年多的時間,依靠著手裡的一些兵馬,和涼州本地兵馬,與湟中義從這些,就將羌族掃了一遍。

殺死、俘虜許多人。

所有羌族,都變得老實了。

紛紛表示臣服,表示歸降。

北地先零羌,被打的最殘。

打服之後,段熲凱旋,帶著大量的牛馬牲口,以及一萬多羌族俘虜……

這一戰之後,段熲名聲大振。

回到長安之後,他以為他能夠獲得相應的地位與待遇

結果卻如同之前的皇甫規,張奐一樣,發現關東的那些集團,根本不給自己玩。

自己這種從涼州出身起家的人,不被人家看在眼裡。

面對這種情況,皇甫規的做法,就主動的往關東士大夫集團那裡湊,各種示好之類。

就這別人還不怎麼買賬。

張奐可能是看到了皇甫規的下場,關係就顯得有些曖昧了,在宦官和關東集團之間,顯得飄搖不定。

至於段熲,回來之後,做的更加決絕,他徹底的倒向了宦官集團。

後面結局並不好,段熲被酷吏陽逑給毒殺在監牢之中。

這些帶兵大將尚且如此,那些之前在涼州打仗的湟中義從等,待遇就更不好了。

如果大漢繼續強盛下來,那麼就算是段熲身死,有他之前所攻伐的一番的威懾力在,涼州這裡也不會鬧出太大的動靜。

但偏偏大漢有事,而且還是大事。

席捲天下的黃巾起義發生了。

大漢瞬間變得的一團糟。

於是,羌人也閒不住了。

開始藉機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