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但卻不負徐濟的青眼有加,果然是十分厲害。三言兩語居然令尹氏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把曹操的鐵血心腹說的啞口無言,難以抉擇。這份觀人入微,揣摩別人地心裡十拿九穩的本領實在可怕。不期然間每個人都生出了沒有與之為敵的僥倖感
尹氏想了半天,最後終於抬起頭來頹然道:“一切就按你說的辦吧。”鄧艾心中大喜,表面上卻不露聲色,肅容道:“夫人果然是聰明人,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
尹氏像失去所有力量一般苦笑道:“但願吧。對了,你這孩子叫什麼名字?”
鄧艾微微一笑道:“在下義陽鄧艾。”尹氏嬌軀一顫,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對兗州人才深為了解的曹操向自己說過地兗州未來的第一軍師。雖然鄧艾一直不為人知,但作為被徐濟看好並且刻意培養的未來。曹操自然不可能完全不瞭解。
而今見識過鄧艾的言辭之後尹氏心中也生出了“果然名不虛傳”的感覺來。
而鄧艾卻長嘆一口氣,如今長安攻略基本完成。就剩高陵城那裡還未退兵的呂布軍隊了。這一天地下午,高陵城傳來了訊息,徐濟的渡河大軍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了高陵城的東面,和田豐大軍形成了犄角之勢,直逼呂布大軍。
呂布已開始不明所以,等到出營看到徐濟的營盤上隨著大風上下翻飛招展地旗幟上面寫著“徐”字的時候則更是驚疑不定,不知道這是不是田豐的計策。
隨後,徐濟便帶兵出營應戰呂布。呂布一見徐濟大驚失色。立即知道長安城內發生變故。王子服等人肯定沒有成功,而且張繡那邊也出了問題,否則徐濟就不會出現在這裡。
這時,高陵城內的豐田大軍也出城和徐濟的軍隊兵合一處。
呂布知道不妙。便回兵營中,準備撤軍,可是手下眾將卻眾說紛紜。主張退兵和主張先與徐濟修好的雙方爭論不休,令呂布舉棋不定。前一派認為徐濟本就把呂布視為大敵。早晚會翻臉。所以現在趁機撤退,回北地積聚力量才是正道。
後一派則認為要趁機退也要先穩住徐濟才對。否則己方連撤退都會有很多的麻煩,日後與徐濟的關係如何那是另當別論,先要應付過去眼前才好。
前一派則反駁說這一次徐濟根本不會答應呂布的任何請求,到時候如果被拒絕,那麼只怕軍心士氣都會受到影響。後一派也不甘示弱,認為徐濟從天下大事出發,一定會同意。畢竟呂布身負抗鮮卑的使命,而且現在徐濟和曹孟德仍然處於交戰之中,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會停止,徐濟為了穩定長安地區,一定會答應呂布修好的要求地。
雙方各執一詞,各有道理,爭吵的不可開交,弄得呂布心浮氣躁,煩躁不已。呂布不是不想和徐濟修好,問題是徐濟會不會給自己這個機會,要知道這一次自己可是明目張膽地反對徐濟,徐濟會否放過自己呢?
正在心煩的時候,營外有人來報:徐濟大軍中使者求見。
呂布聞言大喜,連忙叫人把徐濟派來的使者請了進來,來人正是郭淮。呂布一擺手,要郭淮坐下,冷硬的問郭淮到這裡有何事情。
郭淮早看穿了呂布的色裡內茬,便闡明來意,希望雙方修好。
郭淮地話令大營之中呂布一方的人無不鬆了一口氣,誰都知道和徐濟交戰實在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徐濟帳下也許並沒有一員武將能在戰陣之上單對單擊敗呂布但徐濟麾下的實力卻無疑是遠遠強於呂布的。郭淮又哪能看不出呂布一方這些人的如釋重負?便向呂布說明長安城的內亂已經平息,希望呂布退兵。並且暗示徐濟知道所有的事情,還聲稱呂布不過受到了王子服等人的蠱惑,否則呂布本身不會和徐濟為敵的。
呂布很想說兩句場面話,但是被郭淮這麼一說的話,便不好開口,滿面堆笑地答應了郭淮的要求。郭淮則趁機提出了另外一個要求,希望呂布撤軍地時候截住李催郭汜的後路,協助兗州軍消滅掉李催郭汜的軍隊。
呂布自然是滿口應承,正是想要趁這個機會緩和與徐濟的關係。
郭淮又把張繡和賈詡乃是徐濟方面的人告訴了呂布,令呂布有一種動後餘生的感覺。畢竟賈詡的手段他是知道並且親眼見識過的。若是自己一味與徐濟為敵的話,只怕會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郭淮當然不會告訴呂布賈詡和張繡是何時投向徐濟的。
呂布卻認為徐濟軍中有賈詡和張繡在。自己和徐濟的關係緩和的餘地大了很多,更加高興。當下擺下酒宴招待郭淮。
郭淮推脫不過,便留了下來,盡歡而散。在回去後,稟明瞭一切。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