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地鄒丹在得知無終大捷之後,大驚失色,沒想到荀攸領導的這支一直在幽州無所作為的兗州軍在攻城方面竟然如此強大。簡直是出乎意料之外,又聽說易京就是在荀攸的攻擊下陷落的,那也不過是大半天地時間。
鄒丹這時候才感覺到閻志在臨走的時候說的那句要自己好好考慮考慮到底是什麼意思,那根本就不是勸說,而是徹徹底底的威脅,那等於說若是自己不識抬舉,荀攸的攻城大軍直接就會直接攻城。鄒丹在遍體通寒下當然知道何去何從。馬上去聯絡陳到。答應投降。
隨後,荀攸的軍隊開進了漁陽城,而鄒丹的部隊則奉命撤回到了涿郡。在哪裡。他和其他公孫瓚的軍隊機體接受整編。這支軍隊地訓練完全交給了領兵打仗的行家裡手張郃來訓練。全無後顧之憂的陳到開始驅逐鮮卑人的戰鬥,因為有閻志這熟悉鮮卑生活習性的識途老馬在,而且徐濟也一紙調令將閻志的兄長閻柔掉到了幽州。因此鮮卑人在漁陽根本立足不住,在陳到幾乎是永無休止的追擊下,入侵漁陽的鮮卑人終於抵擋不信。開始北撤,一直退出長城,回到上谷。
而兗州和正在代縣駐軍的劉和展開了談判。兗州希望劉和能夠加入到兗州一方。不過劉和卻不甘心放棄自己在幽州的權勢和地位;他知道自己一旦同意地話;那就等於變相同意徐濟是幽州之主的事實。
但想歸想。公孫瓚已經自刎事情給劉和軍方的衝擊還是很大的;至少有很多人對徐濟十分感激。
一直以來;在幽州就有這樣的潛意識:誰為劉虞報仇;誰就是幽州之主。原本大家都以為這事情非劉和莫屬,畢竟前一段一時間徐濟“失蹤”,中原“大亂”,最有可能干預幽州事務的徐濟生死未卜。而一直在幽州的兗州軍荀攸大軍又一直按兵不動。期間更風傳荀攸對徐濟有異心,那麼能除掉公孫瓚的只有劉和這眾肓所歸的人了。
誰知道情況急轉直下,為劉虞報仇的人還是徐濟。
於是在劉各軍中便有了一股暗流。他們想要投降徐濟,但是劉和畢竟是劉虞的兒子。所以他們希望劉和也能夠投降徐濟,這才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如此一來。與劉各談判地事情變得進展緩慢,雙方簡直是在討價還價。
兗州方面如此忍讓實在有迫不得已的苦衷,畢竟現在兗州軍隊在幽州從數量上看並不佔優勢,即便是想和劉各翻臉也要等著兗州的後續部隊來此才行。
代縣是幽州低於鮮卑人入侵的長城西段的戰略要塞,不容有失,現在拖著劉和,要他中立,至少可以阻擋鮮卑人從這裡切入長城以南,故此兗州方面才隱忍不發。徐濟卻不心急,幽州攻略並非是一時能完成的。
不過至少從暫時來看,戰鬥已經由混戰階段變為拉鋸攻防戰,這時徐濟十分有利。唯一令徐濟無奈的事情是;劉虞和公孫瓚的先後死亡使得幽州人心惶惶,即便是自己在短時間內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幽州人,在這些時日的變動引起心思變化已經完全亂成一團,有起色的是公孫瓚一死,還不大明白兗州軍厲害的草原異族,變得完全沒有顧忌,先是鮮卑人,他們這一次進攻,範圍實在是過於巨大,遍佈了幽州的整個北部。雖然在西線作戰的鮮卑人已經吃夠了兗州軍的苦頭,但是在右北平、遼西郡以東,昌黎郡、玄菟郡都已經落入鮮卑人之手。遼東郡和樂浪郡完全失去了音訊。
遼東郡是公孫世家的大本營,鮮卑人想要攻下遼東郡有點痴人說夢,但是鮮卑人對公孫瓚的痛恨可是非比尋常,可以想見,遼東遭受到的攻擊將會有多麼猛烈。
至於樂浪郡和帶方郡,周圍均是大大小小的少數異族,更是會趁火打劫,難免生靈塗炭,他們可不知道兗州為何物。徐濟很想一下子掃平幽州,但無奈幽州太大,兗州軍兵力太少。唯有緩緩圖之。
有荀攸和陳到。再加上閻志與閻柔和田疇,徐濟倒也算足以放心了。
帶著滿足和遺憾。徐濟一路向西南。到中山國,翻越過長城來到太行山西北麓的樂平。在略作休整後,便來到了幷州的首府,洛陽城。此時的幷州在梁習的努力下已經不再是戰亂之地,雖然百廢待興,但是至少幷州的百姓已經穩定下來,南匈奴地首領於扶羅和呼廚泉已經被兗州軍的強悍實力打怕了,而且因為南匈奴內部還有反對兄弟兩人的勢力存在,所以兩人只有全心全意地和梁習合作,才能夠幫助兩人在南匈奴真正的站穩腳跟。
至於因為前一段時間地幷州大戰而導致的張揚大軍和王匡大軍中潰散的散兵遊勇演變成的強盜橫行的現象。則在徐晃這個大將的征討下一一平復。西冀州的甄氏家族則在張夫人的授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