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個訊息送給朱儁,因為戰術意圖沒有實現孫堅需要朱儁的下一步指示,當然他也可以自己決定,但是顯然孫堅深知為人部下的忌諱。
當然也還有一點,孫堅並不想自己考慮這個麻煩的問題,因為漢軍此時幾乎算得上進退兩難,進擊宛城短時間內難以有所成效,但是不前往宛城卻又違背聖令,朱儁收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正是入夜時,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訊息,朱儁想的就比徐濟要多,他甚至在想是什麼導致趙宏在佔據人數的優勢時仍然選擇守城,想到了為何趙宏能夠在張曼成戰死短短數日後就能收攏十餘萬黃巾,朱儁想到了遍尋陽翟不見的波才,只有這個潁川的渠帥有這般能力。
而對於已經領教過漢軍厲害,吃過虧的波才來說,朱儁有些無處下手的感覺,儘管黃巾處於上風卻依舊選擇最穩妥的守勢,波才顯然絕不會再次允許自己犯錯,而這種謹小慎微的對手才是最麻煩的,但是朱儁仍然決定前往,而且他也不得不前往。
就在此時,徐謙也領著近五百人的人馬抵達穎陰,當然這些人是不能明目張膽的入城的,不說守城士卒不許,百姓民心初定,見到這幫刀槍火海里摸爬滾打的悍卒怕是又不知會惹出幾多麻煩事來,徐謙也幸而頗有急智,分幾撥從不同的城門入城,最後在徐濟的府上集合。
當郭嘉看到這近六百的悍卒嘴裡只說了一句話:“戰爭財果然最好賺,文烈月餘竟然有這般收穫。”徐謙自然將徐濟交代的事情轉告給郭嘉,聞聽徐謙的話語之後郭嘉面色一苦,嘆道:“我郭奉孝是欠了徐文烈幾多錢財?這才逍遙幾日就又有這許多麻煩事?罷了,友讓,你去請文伯領你們去文烈準備好的地方暫且住下,待時機成熟我會著人尋你。”
徐謙當然領命便去了,而一俟徐謙一走,苦著臉的郭嘉瞬間面色嚴肅,遙望南陽的方向,喃喃道:“真的是時候了嗎?文烈,是否有些操之過急了呢。罷了,且去問問文若而今如何,但願真如文烈所料。”念及此處郭嘉不再耽擱,起身便出門忘荀彧府上去了。
而徐濟在穎陰佈下的步步算計,也就從這一刻開始浮出水面,郭嘉將會全權負責,而徐濟此時卻正在孫堅面前,擺在他面前的地圖和情報都讓徐濟苦惱不已,想必孫堅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才要尋徐濟前來商討,孫堅給徐濟帶來的新的資訊是,朱儁猜測神秘失蹤的波才,此時應當就在宛城裡,而這讓徐濟更加無從下手。
一如朱儁所想,如果波才的確在宛城內,那麼幾乎可以肯定只要波才不失勢那麼黃巾絕不可能出城一戰,攻克宛城也就無從說起,這違背了徐濟隨軍前來的目的,徐濟已經找到了辦法,但是和想要實施卻真的需要孫堅的配合,但是顯然孫堅並不信任徐濟,儘管徐濟是朱儁指派給他的參謀。
徐濟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取得孫堅的信任,因為徐濟只有參謀軍事的權利卻唔半點兵權,畢竟他不過十二的年紀,就算再怎麼有功勞也是無法叫人完全信任的。當然徐濟認為自己的策略也必將是朱儁能夠想到最好的辦法,但是等朱儁前來再進行這個主意只怕就沒有那般容易了,朱儁和皇甫嵩畢竟是成名已久的戰將,孫堅此時尚無那般響亮的名號,而需要離間波才和原張曼成麾下的黃巾必然需要名不見經傳的人,只要故意詐敗讓波才看出來,那麼波才必然不肯趙宏出兵,而黃巾其餘部眾九二必然心生不滿,甚至不需離間,只要令波才的話語權變得不再重要,那麼宛城旦夕便可破之。
而犧牲掉的,只能是孫堅的名聲,孫堅此時是以作戰勇猛,每戰必勝的名聲為人所知,他豈能甘願用自己的名聲換取一個不知有幾成成功機率的計策?而徐濟正在為此與孫堅磨嘴皮子。
事實上孫堅對於自己這個名聲是不太在乎的,但是架不住黃蓋程普兩個人的勸誡,對於孫堅來說個人榮辱並不算的上很重要,至少對於此事的孫堅來說,大漢的社稷安危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是遠遠大於個人的榮辱得失的。而程普和黃蓋則不是這麼認為,他們是孫堅的家臣,他們當然不能坐視自己主子的名聲因為一個小子並不保證結果的計策就隨意的丟棄。儘管他們也同樣關心漢室的社稷,但是對於宛城這座堅城而言,他們不認為有孫堅所部足夠的能力去攻打,他們的觀點很簡單:等待朱儁和皇甫嵩率部前來再做決定。
這不能說是錯的,但是徐濟明白,現在是必須把握時機的時候,這時候能很大程度上的透過詐敗來削弱波才在宛城黃巾軍中的話語權,甚至能夠逼迫波才動用武力鎮壓反抗的黃巾部眾。但是一旦朱儁和皇甫嵩率部抵達,在畏懼於朱儁和皇甫嵩的威名之後,盤踞宛城的黃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