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是袁紹想的太多了,徐濟之所以要這樣搶佔主動權不過是為了自保,馮芳這一步棋不過是為了給他自己找一個抵擋袁紹的盾牌,而之後的事情本身也並非徐濟最早的安排,也即是說徐濟最初的目的只是自保,見過劉宏之後才進一步想要掌控西園,而這兩者之間目標的不同也導致了徐濟前後做法的不同,但這對袁紹的判斷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這便是徐濟設下的局,他先後不同的安排導致了袁紹的迷惑,而多疑的袁紹根本無法判斷出徐濟的真正意圖,也因此他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他的目的始終只是掌控西園,徐濟身為駙馬是他必須去除的阻礙,但徐濟的身份制約了袁紹的手段,而且一旦被徐濟抓到了把柄恐怕被逐出西園的就是他袁紹了,因此袁紹格外的小心。
但袁紹也許料想不到正是他這些不必要的擔憂和謹慎又一次使他錯過了最好的時機,時間離閱兵之日越發近了,但袁紹依舊無法找到解決徐濟的方法,但就這麼放棄西園袁紹卻又並不甘心。
而這麼一來,徐濟設下的第一個局便已經成功了。(未完待續。。)
ps: 更新,求支援。
第一百三十六章:對局
雖然並沒有預料到自己的情況會變得如今這般模樣,但袁紹卻並非庸手,想要解開這些麻煩並不複雜,甚至對他來說這根本算不上什麼問題。然而徐濟究竟出於何種目的才要將自己逼到這個地步?這于徐濟似乎沒有半點好處。
因為事發突然,袁紹身邊一時也沒有可以問計之人,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之下袁紹的選擇是暫時等著徐濟的下一步動作。對袁紹來說這點代價他還是可以承受的,而徐濟下一步不論如何他都能夠清楚的判斷出徐濟的意圖,屆時自己再想針對也不是什麼難事。
而如此一來袁紹自然不會讓何進破壞了他想要掌控西園的意圖,而袁紹卻從來沒有想到這麼簡單的原因就是徐濟這麼做的理由,這麼一來袁紹失去的主動權就比他想象之中還要更大,換言之他如今的動作和反應已然全部都在徐濟的預想之中了。這對於袁紹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訊息,只是袁紹本人卻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情況。
但徐濟從未掉以輕心,袁紹的以退為進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糟糕,而徐濟唯一得到的也只是面對何進之時自己多了一個暫時性的“盟友”。這對徐濟奪得西園的掌控權幾乎可以說是毫無作用的,甚至可能會使徐濟遇到的麻煩和阻礙更大,可是徐濟卻沒有選擇,若是西園不復存在那更不必說掌控了,所以這是不得已的選擇。
而且袁紹當然不是這麼簡單的,儘管沒有發覺自己陷入徐濟的圈套但他仍舊做出了讓徐濟頭疼的舉動,他拉攏了趙融。儘管趙融此人在西園之中一向低調。但是此人卻是實實在在有真才實學的,若不是馮芳更容易拉攏那麼徐濟第一個選擇拉攏的物件一定是這位。至少比起馮芳來說,趙融能夠起到的作用更大。但入今失了先機。再想挽回就並不是那麼容易了。
雖然趙融並沒有完全倒向袁紹,但比起徐濟這個駙馬,顯然趙融更偏向於袁紹,這便是人脈和名望的用處了,說到底還是徐濟並非世家子弟,這些劣勢是先天就存在的,更何況徐濟入仕不過短短一年,想要趕上袁紹累積多年的聲望顯然並不實際,所以對於趙融倒向袁紹他儘管不滿但卻是無可奈何。
只是在雙方的實力對此上徐濟無疑再次落於下風。西園八校尉其中已有其二可以算作袁紹一方的人了,加上袁紹本人西園已有近乎半數人站在他那邊了,剩餘的夏牟徐濟就必須爭取過來了,因為這是唯一能夠抹平雙方實力差距的方式,至少明面上徐濟不能落人下風。
當然曹操能幫助自己是最好的結果,但作為袁紹故友的曹操部對付自己就已經是慶幸之事,就別指望曹操還會幫自己對付袁紹了,至於蹇碩,這位大統領手底下其實並沒有半個士卒。而且不需要爭取他就必然是站在自己這邊的,所以徐濟再次沒有選擇了。
對局越發的清晰了,但對徐濟來說恐怕是更復雜了,劉宏能給自己的幫助恐怕也就是這些了。朝堂之事他已經是自顧不暇,西園一事交於自己更多的是無奈而非劉宏真的有多倚重自己。徐濟很清楚自己的年紀是最大的硬傷,恐怕少人敢相信自己。劉宏這種迫於無奈給了自己如此權力也足以證明自己這位岳父大人的境況是如何的糟糕了。
不過多事之秋總會有更多的麻煩找上門來,但對徐濟而言麻煩是越少越好。他實在分不出精力來處理這些事情,但這一回他啊怕是怎麼都躲不過去了。
張讓的再次召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