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2部分

。而且徐濟幾乎乃是蔡邕內定的女婿了,有這層關係。徐濟怎麼也得給自己的老丈人一個面子吧。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蔡邕到兗州去。對於董卓來說倒是一件好事,至於他會不會回來,董卓反倒不放在心上,反正蔡邕本身就是一個守信用的人,人家蔡邕說得很清楚,“董丞相在長安,我蔡邕是一定要回去的。”

故此,蔡邕和蔡文姬的離開十分順利,沒有受到絲毫的阻攔,唯有王允等人在暗中暗叫可惜,因為他們失去了整治蔡邕的機會。

至於王允送給徐濟的那個惜柔自然也在車架中,這些天徐濟當然沒有碰她,因為他還沒有想好到底怎麼收拾她。

現在這個惜柔的作用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若是在長安之亂中,王允最後像歷史一樣死於非命的話,這個惜柔就是全無作用。

若是王允活下來的話,那麼這個惜柔的作用可就大了。

當日去送行的人,當然包括了曹操、劉備等人。

伊寧自然是不能露臉的,所以便裝扮成了蔡琰的貼身侍女,坐在馬車上,順利離開。

因為一切準備妥當,所以徐庶自然不必留在城中,陳到典韋等人當然一樣隨行。

而駐紮在城外的兗州大軍則在陳到的帶領下一起開走。

在隨後的幾天內,文聘和于禁帶著二百幽影精銳悄悄地潛回了長安,和徐濟會合。

徐濟知道,王允要創造一個董卓外出的機會,這樣才可以殺掉董卓。

理由是什麼呢?由於時間已經和歷史不同,所以王允利用的機會肯定不是歷史上的機會。

又過了幾天,答案出來了。

董卓大婚,王允的意見是這場婚禮要大辦特辦,整個長安城都要為之慶賀才對,更何況各地使者才朝見過天子,所以更應該把婚禮辦得隆重些,以求雙喜臨門。

而且正好除了兗州使者之外,其他使者仍然留在長安,這機會千載難逢。

董卓大喜,自然照辦。

徐濟等人知道最後的時刻終於到來了。

清晨,長安城內便開始在大司徒王允的組織下懸掛各種喜慶之物,董卓的行程也被王允安排妥當,由於徐州遠在千里,所以王允建議長安城作為曹玲的孃家之地。而董卓母親居住的地方則作為婆家,所以王允請董卓在大婚的前一天晚上道在董卓的母親家中居住。

到了第二天,再有董卓親自前往長安迎娶曹玲。

至於董卓的隨行人員,王允安排的是呂布和李肅,不問可知,這李肅也早已經被王允所收買。

隨行的部隊當然是張繡所帶領的城衛軍。

董卓當然沒有異議,因為呂布放在長安城裡他實在是不放心,誰知道一個晚上呂布和曹玲之間會發生什麼事情?

至於張繡,則是王允極力舉薦的,認為這是兩者緩和關係的絕好機會。董卓一直覺得心中有鬼,那當然馬上同意了。

此時董卓早就已經對王允言聽計從。自然是無不答應。

不過這件事情也令徐濟非常奇怪,不明白為何董卓這麼輕易地就相信了王允的話。

這其中一定還有其他原因。

徐濟和文聘、于禁兩人此時正靜靜地守在皇宮之外的隱蔽處。至於長安城的其他動向自然有人負責。

看看時間,董卓的婚慶大典馬上就要開始了。

長安城各方面的勢力在這張燈結綵中各個劍拔弩張,皆想要斬獲自己心中最大的戰果。

卻沒有人注意到在長安城這巍峨皇宮外,這隻毫不起眼的小小隊伍。

但也正是這一支小小的隊伍反而成為了整個長安城中最為莫測的一股勢力,這也是徐濟一早打算的局面,只有隱藏在暗處的利刃才能夠一擊斃命,這也是徐濟的性子,隱忍,等待,出擊。而此時的長安卻還沉浸在表面的喜氣中,但陰影下的寒光卻已經閃爍個不停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八章:亂長安(十四)

看著巍峨的皇宮,文聘的心臟不爭氣得跳了兩下,先是看了看身後那些全副武裝,蒙著面的幽影精銳,然後轉過頭來對徐濟道:“主公,王允玩的是什麼把戲?長安城的守衛已經被他抽空了,難道他就對長安城這麼放心嗎?張繡豈是那麼好利用的?”

徐濟笑道:“當然不是,你忘記曹操了嗎?有曹操協助王允,要守住長安城已經足夠了。莫要忘記王允同樣不放心張繡,他只不過是要兩者相互制衡罷了。”

頓了一頓,徐濟沉聲道:“你有沒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