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鷳哿恕�
高順皺著頭道:“若是如此說來,這個孫策還真是不好對付呢!這孫策深得袁術的喜愛,有這般人物在,只怕袁紹不是袁術的對手。”
徐濟冷哼道:“孫策乃是當世英雄,又怎會一直受袁術這等人物的驅使?你有沒有想過,現在孫策領軍在外,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孫策想要幹些什麼。袁術又哪裡能夠控制得了呢?這不正是孫策擴充自己實力的大好機會嗎?”
高順聞言駭然道:“如此說來,劉繇那邊豈非危在旦夕?”
徐濟搖了搖頭道:“我倒不擔心劉繇的安危,莫忘記曹孟德現在就在揚州,有曹孟德在那裡。孫策未必會站到便宜。我在擔心這個孫策會因為與劉繇交戰無法取得勝利之後轉而攻擊荊州。若是劉表的兵力完全被我們所吸引的話,那孫策得手的機會就很大了。”
高順和樂義這才明白徐濟擔心的乃是孫策。
徐濟還有一些話沒有辦法說,想必三國第一流的謀士周瑜已經在孫策手下了。有周瑜在孫策的手下,徐濟總是會有一種寢食難安之感。
郭嘉、賈詡。這兩個三國時代超一流的謀士在自己的手中,徐濟對這兩人的本領再清楚不過了。若是單論出謀劃策,自己絕對不是這兩人的對手,
郭嘉大智若鬼,不可測度。
賈詡大智若水,最擅長利用形勢隨機應變。
對這兩個人,徐濟乃是真心的佩服。但是徐濟卻知道,天下間的計謀之士並不僅僅是這二人。《三國演義》把太多的傑出人物給淡化了。
若是按照羅貫中的說法,那諸葛亮就是大智若仙,沒有一件事情可以逃出諸葛亮的算計,當然這是虛構出來的,“亮長於治戎,短於奇謀,理民之才優於將略”,陳壽這屬於後三國時代的人對諸葛亮的評價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何況現在的諸葛亮也不過是幾歲的孩童,著實不是他考慮的物件。
不過徐濟也必須承認一點雖然陳壽眼光有限,不明白軍事乃是為政治服務的道理,但諸葛亮在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軍事完美的結合起來,這才是諸葛亮真正厲害的地方,只看諸葛亮可在劉備死後獨立支援蜀國這麼許多年,就足以令人驚訝了,雖然沒有“挽狂瀾於既倒”,但是也算得上是“阻狂瀾於既倒”了。
試想,若是換成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時候被人殺死,到底曹操手下的哪個謀士可以避免曹魏集團的四分五裂,更輔佐曹丕成其大事?孫權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單就這份本領,其他謀士那根本就是望塵莫及了。
當然諸葛亮也僅僅是個謀士而已,他缺乏做君主的眼光和胸襟,只看他不注重後備人才的培養,只知“用”人而不知道“養”人上就可以知道諸葛亮的短處所在。
這也是徐濟為何不擔心諸葛亮為人所用的緣故之一,自己治下有完備的人才培養機制,即便是無法擊敗諸葛亮自己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司馬懿,拖垮他就足矣。
但除了這幾人外,徐濟最看重的謀士中就有周瑜。
周瑜乃是大智若雅,彬彬有禮下暗藏無數殺機,在極靜中有極動。
當然,也不能將司馬懿的大智若懦、荀彧的大智若穩、龐統的大智若浪拋開不計,這些都是徐濟深所敬畏的。
至於陸遜、徐庶、戲志才、程昱、荀攸、田豐、沮授、陳宮、虞翻、鄧艾、鍾會、陳登等人雖然有不遜於以上幾人的潛質,但始終未卓然成大家,皆有破綻可尋。
可是現在卻沒有人知道周瑜名字。徐濟甚至有點擔心自己的老朋友曹操會在周瑜的手下吃敗仗。
正是出於這種擔心,徐濟才想要竭力地避免孫策對荊州的注意。
這時,一直在思索的高順對徐濟道:“主公,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不妨和張允多僵持一段時間。”
徐濟點了點頭道:“子和之言深得我心。”話是這麼說但徐濟心中卻在苦笑,他當然了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孫策,但是現在卻是鞭長莫及,畢竟自己同時要應付的敵人太多,唯有暫時拋開孫策不管了。
荊州去不了,揚州打不下,又不想依附於袁術,看來孫策唯有南下了。
看來揚州和荊州的南部要亂上好長一陣子了。
拋開這些煩惱,徐濟看向高順,說道:“這些事情先不管,我們先拿下河東郡再說。”
樂義早已經氣悶了半天,見徐濟終於說到了打仗上,興奮地站了起來,高順笑道:“我這就去準備。對了,主公,您呢?”
徐濟神秘一笑道:“我?我要寫封信到冀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