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褂脅懿伲�廡┖狼慷加刖V菹嗔�櫻��沂盜η看笤妒ぜ悍劍�翟諛巖雲サ小�
要想真正與這些敵人抗衡的話,先要治標。然後治本。
首先,荊州雖然是“爭地”。但是卻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爭地”,這種“爭地”更多的是表現在控制河道上。
在荊州沒有水軍。就不要妄想什麼稱霸荊州。有水軍的話,在荊州一日千里行軍,實行突襲都不是什麼問題,那戰船就是一座座活動的堡壘,可以說這長江天險就相當於北方的長城,而關鍵處是長江天險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工所致,
所以在荊州大力發展水軍才是在短時間內控制荊州的最直接辦法,更是對外抵禦北方和江東之敵的方法。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控制好河道。荊州就不再是“爭地”,至少相對於北方的敵人來講,荊州根本就是固若金湯。
不過這麼做還不夠,因為敵人還別的辦法把荊州變成爭地。
江東之敵可以姑且不論,畢竟荊州是在江東的下游,在地利上己方比曹操佔優勢,孫策一方隨時可以順流而下攻擊曹操。
更何況曹操的軍隊以北人居多,而是可以說是沒有水軍,即便是訓練出來水軍。只怕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和己方爭勝。
而且將來為了面對北方共同的敵人徐濟,雙方合作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但是巴蜀之地卻不可不防。
若是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在巴蜀崛起,那對己方絕對不是一件什麼好事,因為那等於對方控制了長江的上游。所以為了荊州的安全,巴蜀也將是己方謀略的重點。至少五溪、交州控制在自己的手裡才行。
否則眼前的這點看似輝煌的勝利就好像沙灘上用沙土堆積起來的城堡,看似不可一世。一個浪頭打過來,轉眼間便會煙消雲散。
周瑜認為。雖然益州的劉焉有梟雄之才,但是畢竟已經年老。而且最近朝廷有徵討益州的動向,自己完全可以趁此機會在益州這塊大肥肉上分一杯羹。
周瑜的話令孫策矍然而驚,他沒有想到在己方的勝利下面蘊含著這麼大的危機。
而周瑜的話則更令孫策的眼前展現了一個無限廣闊的世界。
原來天下有那麼大!
第一次,孫策才發覺自己要學習的事情還有很多。
於是,孫策一面命令黃忠征討荊州南部,另外一方面則加快了對荊州北部的征服。
江夏、巴陵、江陵,孫策軍勢在必得!
就在這時,荊州的張允大軍已經撤回,在見過劉表之後,便同蔡瑁兵合一處,連同荊州水軍開始出兵南下,與孫策決一死戰。
與此同時,雙方還大造聲勢戰。
孫策軍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便對外宣稱自己“只誅首惡”,對於荊州百姓絕無半點驚擾。
而劉表則對外宣稱孫策乃是叛逆袁術的爪牙,此來還有為自己父親報仇的理由,所以孫策定會把荊州子民盡皆屠戮。
雙方各打旗號,令百姓們莫衷一是。
不過令雙方始料不及的事情是,在荊州才安身不久的很多的世家子弟和荊州本土的世家子弟開始紛紛撤離荊州。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劉表打不過孫策,但是孫策畢竟是袁術的手下,袁術乃是叛逆,若是孫策佔領荊州的話,他們實在不願意為孫策服務。
周瑜知道這件事情後便忙向外界宣稱孫策只不過早年在袁術那裡棲身而已,並非是袁術的部將,在袁術稱帝之後更和袁術劃清了界限。
更說若不是袁術阻攔,玉璽要就已經送還給了朝廷,那玉璽根本就是袁術從孫策手裡搶走的。
事情的真相當然不是這樣,但是現在天下大亂,哪裡還有人去分辨這件事情的真假?即便是袁術也沒有這個心情。
如此一來,才挽回了一些影響,令大多數世家子弟留了下來,而這些人日後則成為了孫策大軍的重要力量。
不過也有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在來到荊州後一直過得不如意,一直想走卻未下定決心,正好趁此機會出行。
有人北上,有人東行,而有的人則向西進入巴蜀。雖然巴蜀也有戰亂的跡象,不過和其他的地方相比總歸是太平得多。
而其中,有一個還未滿十八歲的少年人。也隨著自己的叔父坐船逆流而上,來到了巴蜀。
這個少年人的名字叫龐統。
孫策軍錯過了一個很重要的人。
不過。也許日後他們還有相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