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0部分

再度出發了,此行的目的,是九里山。

留給徐濟的時間顯然是不多的,因為在他出發後不久,張燕和高順的雙簧就已經開始上演了。

張燕的“勝利”將會直接導致袁術軍隊的行軍速度。所以,這意味著徐濟一定要在袁術的大軍全面進軍前趕到九里山。

在徐濟走後不久,張燕和高順兩支軍隊終於在東阿和東平之間的平原地帶進行了交戰。

這應該是張燕和高順的第二次交鋒。前兩年張燕還是黑山軍首領的時候,就已經和還負責兗州戍衛的高順交手過,當時因為抵擋不住高順大軍的騎兵衝擊而大敗。所以這一次,沒有人看好張燕。

就在所有人認為張燕必敗的時候,張燕卻提出要和高順單挑。

張燕和高順雙雙躍馬挺槍。大戰三十多回合,最後。高順的大腿被張燕一槍“刺中”,鮮血直流。

高順“大敗”而回。張燕在身後“追擊”,不過“幸好”兗州軍隊訓練有素,所以站穩了陣腳,令張燕的攻擊一無所獲。

雙方混戰不分勝負,隨即雙方撤軍。

在以後幾日,首戰“得勝”的張燕連連“邀戰”,兗州軍守住軍營只是閉門不出。畢竟高順“有傷在身”,沒有辦法親自領軍對付張燕的大軍。

這訊息傳到了袁術的耳朵中,袁術大喜。沒有想到這個張燕竟然可以打敗高順這個兗州名將,不由得大喜過望,便要命令大軍加速前進,長史楊大將卻認為不妥,認為沒有必要加快行軍速度,理由也十分充足:“兗州軍素來喜好使用陰謀詭計,主公萬不可輕舉妄動。更何況張燕桀傲難馴,日後一樣是我們的敵人,先讓他和兗州軍鬥得個兩敗俱傷豈不更好嗎?”

袁術深以為然。

於是只是統領大軍向譙郡的武平出發——和徐濟所料一點都不差。

在他所指揮的七路大軍中。只有橋蕤和雷薄兩支軍隊留在了潁川郡在陽人、穎陽一帶憑藉嵩山之險佈防,防止交由傷愈的于禁統領原本在徐晃麾下的兗州大軍從這裡攻擊豫州。

不過這一切皆不出徐濟的所料——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段時間,徐濟才會急趕慢趕的召集三千幽影也正是由於徐濟的效率他才會時間寬裕地來到九里山,在這一片深山中埋伏下來。

張燕和高順見到袁術軍的動向和徐濟所料得一點不差。心中歎服,更加對兗州戰事信心十足起來。更施展開徐濟臨走時所定下的計策。

於是,張燕的大軍開始“猛烈”的“攻擊”高順的大營。高順“立足”不住,開始向回“撤退”。堅守東阿不出。

面對這種形勢,貪心的袁術依然不肯加快行軍速度。在譙郡左右徘徊。

而就在這時,梁習在濮陽突然指揮人數多達三萬的大軍渡過大河,來到張燕大軍的背後,開始攻打張燕的大本營東平。

“幸好”張燕留有一部分軍隊在東平,在東平的守軍“奮力抵禦”梁習大軍的“攻擊”,另外一方面派人出城向正在“圍攻”東阿的張燕“求援”。

張燕“大驚失色”,連忙指揮軍隊後撤,這事情誰都能看出來,若是東平失手,張燕將沒有安身立命之地。

張燕大軍迅速的撤回,開始對“圍攻”東平的梁習大軍進行“奇襲”,身為原兗州內政主事的梁習所率領的大軍自然不是張燕的對手,開始向大河退卻,在那裡安營紮寨,抵禦張燕大軍。明顯使用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計策,與士氣正盛的張燕大軍陷入到膠著的狀態中。

這時候,東阿的高順大軍卻從東阿再一次出發,開始對張燕的東平城進行騷擾,令張燕大軍“瞻前顧後”,不能“全力以赴”的“攻擊”那背河結營的梁習大軍。

如此一來,張燕大軍給人一種腹背受敵的感覺。

袁術得到這個訊息後大吃一驚,沒有想到前一段時間被張燕追得到處跑的梁習會這麼快便組織起了一支軍隊,更膽大到了從背後襲擊張燕的地步。

他雖然不希望張燕坐大,但是張燕若是吃了敗仗對他來說也有百害而無一利,連忙向手下問計,眾人皆以為必須加快行軍速度。

就在這時,之前被徐濟扔在陳留懸之高閣的太守張邈也發來書信,那其中更有兗州世家大族的聯合簽名,要求袁術大軍迅速進軍,幫助自己防守陳留,認為一旦張燕大軍被擊敗,沒有屏障的陳留就會成為兗州軍下一個進攻物件。到那時,陳留兩面皆敵,高順大軍和梁習大軍對其威脅極大。

這一點袁術當然知道,更何況在劉岱擔任兗州刺史的時候,張邈的軍隊曾經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