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那個張燕不負“眾望”,對上了高順後。居然選擇與高順單挑,更“刺傷”了高順,這令兗州所有的世家大族都長長出了一口氣。
要知道高順乃是兗州名將,武功雖不出名但起其聲望卻排在兗州將領的前十位。張燕居然可在單挑的時候刺傷高順,由此可見武力之高。
在這些世家大族的眼裡,更認為張燕十分懂得揚長避短。既然軍隊的正面衝擊不可能是高順的對手,那就選擇單挑。結果一擊而中,顯然是頗有將才。
經過這件事情。張燕在人們心中的評價立時飄升。
就在兗州的世家大族正為連場的勝利而歡欣鼓舞的時候,梁習大軍的渡河攻擊再一次令這些世家大族驚慌起來。
誰都不是傻子,張燕大軍雖然厲害,張燕的武功在高順之“上”,但是這又如何?誰都可以想象得到,一旦高順的傷勢好轉,可以上戰場領兵打仗,張燕的好日子馬上就會結束,張燕大軍雖然在投降兗州後已經經過了整編,而且軍隊的裝備和訓練都和兗州的正規軍一般無二,但畢竟時日尚短。
高順麾下的兗州軍乃是天下最精銳的部隊,張燕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對手,尤其是在東平和東阿之間這一段平原地帶,擅長於山林作戰的張燕更加沒有可能是擅長於平原攻擊的高順大軍的對手。
一旦高順病好,張燕哪裡還有取勝的機會?
因為兗州的世家大族對袁術的緩慢行軍表示了極大的不滿,才會在張邈的信件中聯名要求袁術支援張燕。
袁術和一般的諸侯無二,都是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援才強大起來的,袁術心知肚明,若是弄得這些世家大族對自己不滿意,那麼即便是日後自己佔據了兗州,也會有很多的不便。
因為這許多原因,袁術終於決定出兵武平,派遣自己手中的五路大軍全面奔赴兗州戰場。
不出徐濟所料,袁術把自己手下的頭號大將張勳派往陳留,這個張勳一共帶去了六萬豫州精兵,由此可見袁術對於陳留的重視。
不過這個張勳果然有點眼光,才一到陳留,就馬上發現張邈手下的陳宮非同凡響,於是親自到陳宮的府邸去請陳宮,請陳宮協助防禦陳留一帶。
陳宮欣然而往——雖然沒有說要投靠袁術,但是陳宮卻十分願意聯合張勳防禦陳留,痛擊兗州軍。
而張勳則完全聽從了陳宮的建議,開始分兵把守陳留地區。
其中汜水關、虎牢關、官渡、陳留城的四地計程車兵就足有四萬五千人,更有一萬五千人跟隨張勳屯兵長社,與四地首尾相連。
圍城這種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外有援兵,只要張勳大軍在長社有援兵,兗州軍就沒有圍城的資格。
這種佈局最妙處在於可以隨時渡河攻擊大和對面的梁習大軍。
當陳宮提出這種佈局的時候,張勳馬上看出了其中的好處,馬上就要渡河。從虎牢關攻擊在梁習手中控制的烏巢、延津、平丘、白馬等地。
張勳之所以會有這種提議,乃是因為現在梁習大軍正在東平和張燕大軍“作戰”。那即是說烏巢、延津、平丘、白馬等地的軍隊一定不會很多,這幾個地方可以一戰而下。
但是陳宮卻否定了這種計劃。他認為張勳大軍在陳留的主要作用不是為了攻擊梁習,而是為了預防在河東郡的于禁大軍翻過太行山攻擊河內,奇襲虎牢關。于禁雖然是籍籍無名之輩,但兗州軍歷來是隨便拉出一個人就是個人物,這個于禁自然也不會例外,否則豈會被人委以重任?
而且因為有大河的阻擋,即便是渡河攻擊烏巢等地,梁習也會有充足的時間回援。
張勳深以為然。
其實這是陳宮的優點,也正是陳宮的缺點。正是因為陳宮敏銳的大局觀,使得陳宮才會有此錯誤的判斷。
不說于禁能不能想到,只說他接手徐晃的權柄本身就需要時間去熟悉,而且這一支大軍當然不可能出現在虎牢關前。
再者烏巢、延津、平丘、白馬這四地的兵力加在一起也沒有超過一萬人。以張勳大軍的實力還是可以在梁習大軍回撤前攻下一兩座城市的。
這算是徐濟兵行險著了,徐濟草就已經算定陳宮沒有這個膽量在這時候渡河攻擊梁習控制的幾座城市。
其實梁習手中一共有五萬大軍,乃是前兩年冀州接收甄氏家族的大軍。
這支軍隊並非是兗州訓練的正規軍,只算得上是冀州訓練的民兵,而且遠遠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唯一的長處就是因為曾經是甄氏家族的私兵。所以團結協作能力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