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越,嚴剛,田楷,單經,鄒丹等六路大軍,四下出兵,到各地去平定少數民族的軍隊而公孫瓚自己則帶領自己的兒子公孫續和軍師關晴在後接應,後方城市各置官吏,嚴守城池。
在戰一觸即發。
而就在這時,一直密切注意公孫瓚雙方動向的徐濟在得到訊息之後,便帶領陳到和張頜,還有一萬兗州騎兵出發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九章:幽州之事(三)
兩日後,公孫瓚的軍隊和劉和的軍隊在范陽北面個幾百裡的地方相遇。
甫一遭遇,公孫瓚便下令自己手下的騎兵進行衝擊。
由於劉虞手下的眾將對公孫瓚十分了解,所以知道此人生性膽大妄為,而且見到少數民數計程車兵便會片刻不停,馬上衝殺,所以在行軍過程中,眾人早有準備。現在見到公孫瓚下令衝擊,倒也不驚慌。
看著公孫瓚的騎兵以雁型之陣,橫向衝擊,好似星火燎原,所以鮮于輔、齊周、鮮于銀樞三人各領一隊騎兵,好像三叉戟一般,縱向迎敵。
田疇和尾敦這兩個劉虞的老部下在見到公孫瓚這個仇人之後,立刻恨得咬牙切齒,兵分兩路,從側翼齊齊向公孫瓚進攻。公孫瓚則憑藉其武勇,根本沒有把眾人放在眼裡,身先士卒,衝殺在前,而其身邊的白馬義從緊緊跟在其身後,每人均純以雙腿控馬,雙手騰出來拉弓射箭。
雖然是在疾馳的賓士中,這些射手的弓箭卻都是箭不虛發,每一隻弓箭射出,都會有人應聲倒地,頹然不起。不過少數異族計程車兵本身也是馬戰高手,又因為受到了自己將領的鼓舞,所以看到公孫瓚這個少數異族的煞星,也壓下了心中的恐懼,奮勇殺敵。隨即,雙方的騎兵隊伍膠著在一起,糾纏不休。
公孫瓚在北疆乃是縱橫無敵的高手。因此一杆長槍把鮮于輔殺地熱汗直流,要不是有齊周和鮮于銀在一旁策應。早就被公孫瓚挑於馬下了。
不過公孫瓚自己帶領計程車兵和劉和地大股軍隊比起來並不佔優勢。所以在一時之間,難以取得勝利。就在這時,在公孫瓚的右邊來了兩支軍隊。
原來這卻是公孫瓚排出的嚴綱、單經兩支軍隊,這兩支軍隊原本正在追擊一隻草原異族中的一股搶劫邊關百姓的騎兵。因為聽見斥候彙報,說是公孫瓚遭遇了劉和大軍,連忙趕來支援。
嚴綱和單經兩支軍隊的加入馬上使得勝利的天平向公孫瓚的一方傾斜。
閻志一見情況不妙,馬上向劉和請示退兵。劉和一介書生自然是對軍事一竅不通,不過此子有一點倒是比自己的父親強,他知道帶兵打仗是自己的短處,所以把所以一切事情都交給了閻志來打理。此刻聞言。馬上下令撒軍。
閻志下令嗚金收兵。命令鮮于鋪等三人前隊後向後撒退。
田疇和尾敦則負責保護三支軍隊的兩翼,緩緩而退。
閻志則命令軍中的弓箭手嚴陣以待,防止殺紅眼地公孫瓚銜尾追擊。公孫瓚見到無機可乘。唯有憤憤然地向劉和大軍的中軍大射一弓,卻因為距離過遠而中途掉落。
分開的雙方各自後撤十里。安營紮寨。
隨後幾日。公孫瓚的軍隊又陸續來了幾支。而閻志則四處遊走。也拉來了不少少數異族地隊伍。
雙方大小几十戰,各有損耗,但是卻依舊是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局面。而就在這個時候。徐濟的軍隊悄然殺到。
深夜
公孫瓚的大營已經安定下來,只有守夜計程車兵還在警惕地望著四方。
嚴綱乃是今夜的是巡夜官,此時正帶著自己地親兵在大營的各地逡巡畢竟已方面對的敵人乃是草原異族這種最喜歡突襲的軍隊,一切都要小心行事才好。
看到守夜計程車兵一個個精神抖擻。嚴綱十分的滿意。
可是不知為何,今天嚴綱的心裡十分地不舒服,以往一旦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就會有很不好的事情發生。
但是今夜已經過去大半,周圍還是平靜無聲,令嚴綱也開始暗罵自己自己疑神疑鬼。就在這時,一聲慘叫傳來!
那是來自大營的南面。
“敵襲!”淒厲的喊叫聲此起彼伏。
嚴綱心中先是一驚,按照平日裡對這幫異族的習慣甚少做這種事情,這回究竟是什麼情況。但嚴綱還是立刻命令自己手下的親兵馬上去稟報公孫瓚,一面火速提槍上馬,向南面大營奔去,但他心中還是奇怪不已:敵人什麼時候跑到自己大營南面的?
自己明明已經撒下了大批的斥候偵察敵情的。難道敵人了另有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