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就是因為他刻意迴避這個問題,所以才會有在蓬萊島求問那一幕的發生。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他自己的這具身體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與其他的人族天才不同,他自己早先的修為其實是靠外物強行提升上來的,只是因為他每一步的根基都打得十分夯實,所以才有今日的成就。
但那都是在還未結成大羅道果之前,在結成大羅道果之後他就明顯的感到自己在修煉上有些力不從心了,那道準聖的壁障比之前更加的厚實。
雖說他最終還是將其衝破了,但這千萬年過去了,他的修為也不過是從準聖一重天提升到了準聖二重天,就連比他慢一步證道準聖的雲霄如今都趕上並且超越他,達到了準聖四重天的地步。
不過因為呂嶽平時也不怎麼顯露修為,所以雲霄看向呂嶽的時候基本上是一團迷霧,根本無法看清他的修為到底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加上之前的一些認知,以及呂嶽本身實力的強悍,所以也沒有被雲霄抓到什麼馬腳,但看著雲霄修為的遞進,他的心底說不難受自然是假的。
雖說準聖十三重,一重一重天,但在準聖修煉前期,也就是他們這個修為的時刻,修為進境其實並沒有那麼慢。
當然了,若是那些個因為機緣才偶然破境的準聖有這樣的修煉進度也不算什麼,可是呂嶽是正常的突破,完全沒有所謂的機緣所說。
那麼這就是癥結的所在了,因為他自身修為的原因,所以導致他現在對於自身大道的探索進度,處在了一個瓶頸期。
戰力基本上沒什麼變動,讓他不由得有些許的心急。
洪荒大地局勢變幻無常,現如今的他僅僅依靠毒主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那般近乎碾壓的威勢。
而東皇的事情更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壓在他的心頭,加上時不時冒出頭來搞點事情的魔祖羅睺,他又怎麼甘心自己就此止步。
不過在此之前,就讓他為人族做一些最後的貢獻吧。
事到如今,改換自身血脈已經成了必然的事情,只是在此之前,他還是想為這人族的盛世,多增添上些許的光芒。
在邙山上留下自己的一具分身,而他自己則是繼續開始了行遍天下的旅程,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他需要儘可能的為人族多增添一些底蘊。
而人族王朝的變更也隨著齊國的滅亡而開始了真正的大爭之世。
齊國自公子小白死後,被田氏代替,晉國晉文公揭竿而起,成為了新的霸主。
不過好景不長,因為在晉國爭霸的過程中,晉文公親征,導致自己體內有了隱疾,不過八百年,就魂歸天地,晉國也被三分為韓、趙、魏三國。
楚國當代君王楚莊王看緊時機,發兵而起,吞併了周圍的小國,大施道家之學,很快的就將這些戰利品轉化為自己強盛的國力,進而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三位霸主。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本名子茲甫。周惠王三十一年立,以其庶兄目夷為相,行“東宮圖治”,核心有弦高、華元、華椒和樂祁。
自齊桓公病逝,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氣。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宋與楚戰於泓水之戰,當時楚兵強大,大司馬子魚勸襄公趁楚人渡水之時截殺之,此時襄公卻大講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才攻擊之;當楚軍上岸時,子魚又勸宋襄公趁楚軍此時陣列尚未成形時襲殺之,襄公再拒絕。
最後襄公以仁義之名降服了楚軍,最終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四位霸主。
秦穆公是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秦穆公是秦德公之少子,成公之弟。秦穆公繼位之後,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王位。
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晉文公死後,之前因為幫助晉文公奪回王位的秦晉聯盟瓦解,秦晉對抗。
不過年崤之戰、彭衙之戰,秦軍兩次被晉軍大敗,秦東進的路被晉牢牢地扼住。
穆公三十六年,秦穆公親自率兵討伐晉國,渡過黃河以後,將渡船全部焚燬,表示誓死克敵的決心。秦軍奪得王官和郊。晉軍拒不出戰,秦軍從茅津渡過黃河,到南岸崤地,在當年的戰場為戰死的將士堆土樹立標記,然後回國。轉而向西方發展,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