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立飛並不知道縣裡以前搞過小商品市場,當然也不清楚那個市場只是以慘淡經營收場。既然劉玉飛不感興趣,他只能暫時放棄。二峰縣雖然有公路和鐵路,可是從縣城到省城,坐火車得六個多小時,坐汽車也得三個多小時。這或許就是制約二峰縣經濟發展的最大因素,可要改善二峰縣的交通現狀,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至少,資金就是個大問題。
“我知道了。另外還有件事,我跟這位婁海平單獨談過,他是做食品加工的。每年需要的生豬十萬頭以上,如果我們縣的生豬養殖能搞起來,他可以全部收購。我已經跟大豐村聯絡過,想讓他們從現在開始就養殖生豬。”於立飛說道。
“生豬養殖以前縣裡也搞過,但沒有形成規模經營。生豬的價格波動很大,行情好的時候,確實能賺點錢。但要是碰到行情差,恐怕那些養殖戶不虧本就算好了。”劉玉飛嘆息著說。二峰縣之所以成為貧困縣,跟他這個縣長在經濟建設方面,沒有建樹也有很大的關係。
“這樣吧,先在大豐村搞個試點,養個幾千頭試試。如果效益好的話,再在棠三鄉推廣。要是可以的話,再全縣推廣。”於立飛說道,農民除了向土地要效益的話,就只能靠養殖了。土地禁錮了他們的活動範圍,讓他們致富的最好途徑,就是養殖或者種植。
“養個幾千頭?立飛。你可真敢開口!我看養個幾百頭就行了,如果沒養好,最後的損失。那些村民能承擔得起嗎?”劉玉飛搖了搖頭,看來於立飛並不合適做經濟工作,否則的話,就不會這麼冒進。
“縣長,如果只是幾百頭,就不會形成規模。”於立飛說道。
“這樣吧,我把大豐村交給你。”劉玉飛說道。每個縣領導,都會有一個扶貧點。於立飛剛上任。他就沒有跟於立飛說起這個事。
“沒問題。”於立飛知道劉玉飛是讓自己更好的負責這件事。大豐村是他生長的地方,如果能讓鄉親們透過養殖致富,他也很願意。
回到自己縣政府的辦公室之後,他給二峰縣農業局局長姜波去了個電話。請他來自己的辦公室。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可不是說著玩的。於立飛無論是對養殖還是種植,都不是很熟。他雖然在農村長大,但每天都在山上。如果說打獵的話,他絕對是行家裡手。
“於縣長,你好。”姜波五十來歲,一直在農業部門工作,擔任局長也有快十年了。
“姜局長,讓你來是跟你談談大豐村的情況。”於立飛說道。他知道姜波原來也是技術員出身,而且技術員幹了十幾年,對全縣的情況應該也是很清楚的。
“棠三鄉的大豐村?”姜波詫異的問。很快他就明白了,於立飛是大豐村長大的。以前忙於公安局的工作,並沒有跟自己說起這方面的問題。現在於立飛已經站穩腳跟,自然會過問大豐村的情況。
“對,現在省裡有家食品企業,需要收購大量的生豬。生豬的養殖、玉米小麥等豬飼料的種植。都需要你們農業局進行技術指導才行。”於立飛說道。
“給人民群眾提供種植、養殖技術,本身就是我們的工作職責。”姜波忙不迭的說。農業局每年都會送技術下鄉,只不過有些地方並不願意接受最新的種植、養殖技術。他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並不願意相信這樣的技術。
“那就好,我希望農業局能派精通業務的技術員去大豐村,把當地的水土情況摸透。如果大豐村適合搞養殖種植,那縣裡會在那裡試點。如果不適合,就不要勉強。另外種子與種豬的挑選,也需要農業局提供資訊和技術才行。”於立飛說道。
“這沒有問題,我馬上就派人下去。”姜波說道。這樣的事情,他倒是很願意去做。但最後能否成功,並不決定於他。當地群眾的配合,縣領導的支援,都是很關鍵的因素。
於立飛上任之後,全縣所有的幹部都在關注著他,姜波也不例外。剛開始,姜波關心的是於立飛的後臺。他向各方面打聽,最後得知於立飛並沒有什麼後臺,他只是出身於大豐村,在省城轉了一圈之後,莫名其妙的就回了擔任副縣長了。
姜波也跟一些信得過的朋友聊過,他們一致認為,於立飛在縣裡不會幹得太長。一個沒有關係和後臺的人,不要說是副縣長,哪怕就是縣長或者縣委書記,也很難站穩腳跟的。可是沒想到,事情出乎他們的意料。於立飛剛上任,就破了讓縣裡焦頭爛額的八一六案,隨後的治安整治,更是讓人看到他的魄力。
說實話,姜波也很佩服於立飛。他才二十出頭,竟然能把一個局面複雜的公安局掌握在手裡。現在對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