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成功的因素全拼在一起,集中在一處。甚至再加入其他大家公認是好地元素進去;再或者,用這種看似很多成功因素的方案把這部電影再拍一遍……得到地結果會是怎麼樣呢?“
寧倩華想了一下,啞然失笑道:“大概會票房慘敗吧,以前很多跟風作品都是用這種方法做的。”
易青笑道:“是啊。要是之前的那種認知是正確的,如果一部電影的成功真的是多種元素拼湊的結果地話,那麼用所有成功因素拼出來的作品應該更成功才對。可是結果卻恰恰相反,這裡就有個問題,我們模仿之前成功的電影裡的東西,漏掉了什麼?少掉了什麼?”
寧倩華想了想。點頭道:“我好象有點懂了。”
易青道:“電影也跟所有藝術形式一樣,是一種有形有神,神形兼備的東西。寧姐剛才列舉的東西。那只是一些表面化的東西,那是常形,,不是習神,,用這種表面化的因素拼湊起來的東西,好比一個人光有骨架和血肉,沒有大腦和靈魂。拿《英雄本色》來說,發哥地表演也好,暴力美學也好,槍戰場面也好,都只是表面上膚淺的部分,而不是真正吸引觀眾的神髓、核心地部分。”
易素看寧倩華聽的入了迷,微笑著道:“《英雄本色的神髓,不是在於暴力美學。而是它所表達出來的東西,有意或者無意的暗合了那個時代香港人那種朦朧模糊的某種心態。在《英雄本色》和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盛行的時代,恰恰是香港人處於一種認知恐慌的時代——對於九七回歸的前途莫測的恐慌,對於自己是英聯邦人還是中國人的一種認知恐慌,對於港人的前途和集體形象和自身的價值認知的恐慌。所以那時代的香港電影,凡是當紅的,莫不是具備幾個特點,一個是強烈的浪子情結,一個是孤獨桀驁的個人英雄主義,還有一個是排外的小門派主義,香港人要自己幫自己的義氣主義。”
……:《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這個形象,恰恰是完全貼合了香港人當時幾乎全部的潛意識渴望,所以發哥演的這個人物才能感染整整一代甚至兩代三代香港人。再說無間道系列和古惑仔系列,為什麼那麼紅?它也是貼合了一種香港人長期自身認知恐慌後的一種叛逆,一種價值混淆的狀態——好人和壞人是模糊的,正義和公義還不如黑道義氣來的重要;古惑仔系列所強調的那種所謂的‘黑白地帶’,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兩種秩序恰恰道出了一個時代香港人的心聲。“
……自再說星爺的電影,以無厘頭著稱當然是一個原因,但那只是表面。更核心的理由是,整個時代都在進入一個把一切偶像拉下馬,從新認識所謂英雄的時期,而星爺的後現代解構主義電影,恰恰貼合了這種時代需求……“
“……觀眾未必會理性的去思考這些東西,但是當電影的內在的東西能貼合他們的潛意識的時候,他們就會很激動、就會共鳴,就會產生強烈的代入感,跟著劇中的人物悲喜起落。不止是電影,這也是一切藝術創作的重要法門。”
寧倩華聽完易青這樣流暢完整的敘述,已經完全明白了易青的意思,她點頭道:“是了。就是因為這個道理。所以那些只懂跟風的人,他們以為小馬哥就是靠囂張靠義氣才得到觀眾的喜歡的,所以他們把《英雄本色當紅的原因理解成槍戰場面,江湖義氣那些東西,等於是學足了表面,但是把靈魂和神髓丟了,所以用看似一樣的元素拼湊起來的跟風作品,觀眾卻不買帳。學古惑仔的人以為觀眾就是喜歡看囂張的砍人、看江湖義氣;學星爺的人只懂模仿他的搞笑,卻學不到後現代主義,所以也不能令觀眾共鳴和接受。”
易青大笑點頭道:“善哉!寧姐不搞電影真是浪費天才。那些不懂電影創作的電影人,和不懂怎麼欣賞電影的人,他們把電影理解為是一種類似積木和拼圖類的東西。以為一個好電影就是明星陣容,動作場面,劇情故事等等這些東西拼湊堆砌在一起的。所以有些搞電影的人,只懂跟風和模仿,把別人成功的經驗拿來七拼八湊;而有些所謂的影評人,只會評價什麼這個電影場面又怎樣怎樣,故事劇情又老套或者新穎——完全牛頭不對馬嘴。”
“……其實拍電影這個東西,不象是蓋房子,搭積木。而更象是種一朵花,一株草、一棵莊稼。你要先把那個能夠令觀眾欣賞的‘種子’找到,然後用適當的方法種下去。那些動作場面,服裝道具,演員陣容的東西,都是外在和表面的,好比你對這朵花的護理,相當於施個肥料,澆個水,修剪一下枝葉,安個花盆,搭個溫室什麼的……這些外在的東西只是錦上添花,卻不是決定因素。真正決定這朵花的整體形象和它的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