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使出各種手段的,有時不同媒體之間的記者甚至還會大打出手。
本來這種小事情從來是不會引起國務卿助理凱瑟琳注意的,她只要在公開見面開始前五分種
出來簡單地看看現場就可以了。可是不知怎麼回事,在送走邁克爾以後,她心裡突然出現一陣莫名其妙的慌亂。心慌得難受的她便提前出來看看,正好趕上這場混亂的現常
“怎麼搞的?”凱瑟琳按耐住心下的煩躁。“今天真是不順。”
目前離發射撞擊器還有兩個多小時的時間,DDC電視臺即將結束對有關專家的現場訪談,待公開見面開始前五分種,就將直播畫面切換到M國首府現常麥凱思總統與R國首相安和晉一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重點談論撞擊彗星一事。
凱瑟琳的一位助手快步走來,向她報告與監控中心聯絡的情況。目前監控中心對蒙斯特一號彗星的執行正在緊密監測中,軌道、速度等諸元都與預期沒有任何變化。“勇敢者”探測器的執行也是一切正常,撞擊前的所有準備都已經完成,只待總指揮一聲令下。而按預先商定的方案,撞擊的時間是M國時間15時,屆時撞擊指令將於14時由總統麥凱思和R國首相安和晉一兩人聯合下達。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聯合下達撞擊指令實屬一種形式性的行為。這種儀式與巨輪下水,高樓奠基一樣,“作秀”的成分很大。但是,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意義就大不相同了。面對當今世界諸多強國的崛起,M國想維護目前的霸主地位,不下些工夫是不行的。這裡面“拉一夥打另一夥”的方法就十分奏效。
R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M國控制亞洲的發力點。由於歷史方面的原因,兩國的關係十分微妙。M國一直將R國當做附屬國來看待,對此R國十分不滿,但又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經濟大國、政治小國”的特定狀況。因此,儘管M國對R國經常發號施令,但有時R國也讓M國碰過不少軟釘子。
對此,麥凱思總統的智囊團反覆分析後認為,必要是必須強化一下R國的政治地位,但又不能讓其過於表現。恰巧此次撞擊中,R國的一些觀測站可以在實現M國在東半球的跟蹤觀測,麥凱思總統權衡再三,決定邀請一下R國首相在撞擊指令下達是進行國事訪問,順道進行一下聯合指令的下達。畢竟此次撞擊活動從維護世界安全的角度上來看,有一定的政治意義。而且在釋出指令時也帶R國一次,既不損失什麼,又可以滿足一下R國的虛榮心。
對於M國的邀請。R國是欣喜若狂,同時也有些心情複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R國曾經遭遇過核彈的轟炸,轟炸者正好就是M國。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M國和R國竟然聯合在太空中引爆一顆核彈,真有些諷刺的味道。
兩人的聯合指令下達後,由於訊號傳輸滯後、特別是姿態調整等方面的原因,真正的撞擊在一個小時後才能開始。而所謂的開始,也就是指“勇敢者”探測器完成姿態調整,開始變軌,向蒙斯特一號彗星進發,至於撞擊到彗星表面進行核爆,還得近約2小時的時間。
也就是說,即將開始的直播從頭到尾,政治的味道將會很濃重,技術方面的圖象都是蒙外行的。除了兩國領導人的聯合釋出撞擊指令外,實質上沒有什麼內容。當然,M國的宣傳機器也不會放過這次機會,竭盡渲染之能,挖空心思製造噱頭。什麼背景知識、專家訪談、專題短片、現場報道等等,將螢幕塞得滿滿的。這不,在公開見面會開始之前,專家訪談已經進行了半個小時多了。
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對見面會前的專家訪談內容是比較感興趣的。一來專家畢竟是專家,可以談出許多新鮮而專業的內容來,這對於盛行脫口秀節目的M國娛樂氛圍中無疑是一道非常精美的“大餐”。二來由於M國在宇航技術上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公眾的科技自豪感非常強,宇航發燒友非常多,專家訪談非常對這些發燒友的胃口,收視率也很理想。
老百姓就是老百姓,見到專家們禮貌地與觀眾道別,主持人笑容可掬地請觀眾收看來自M國首府的現場直播時,大部分觀眾便或將頻道換成肥皂劇內容,或乾脆關掉電視機,不理會見面會的內容了。只有部分骨灰級發燒友和對政治關心的觀眾才會忠心耿耿地接著收看公開見面會。
麥凱思總統對這一實際情況是瞭解的,但他依舊打足十二分精神,來扮演好總統這一角色。畢竟,這是自己的職業,人總要有些敬業精神嘛。另外,麥凱思從感情的角度上,也是關心此次撞擊的,自己曾經在這一行業工作過,總有些念舊的心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