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卻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鄧氏笑曰:“不管是誰,菜好吃才是最重要的。呵呵,敷兒快坐到我身邊來。你們也都動筷吧。”

吃過午飯,又與鄧氏聊了一會子家常,羅敷給陰識遞了個眼色,讓他同她單獨出來。“大哥方才在門前是在施粥?”

陰識道:“正是。不過饑民太多,這也是杯水車薪哪。”陰識的聲音綿柔可親,羅敷對他有種說不出的信賴感。

羅敷點頭:“大哥說的是,施粥可以解救的只是不過百人的一餐溫飽,最多也不過千人。不說南陽郡,但這新野的饑民又豈止萬千?大哥可想過,如果朝廷不善,我們可以做的也是有限。”

陰識謹慎地看了看四周,並無家人僕役經過。“賢弟,這朝政可不是你我在野之人可以枉論的。”

羅敷:“大哥何必驚慌?大哥既然知道我家人的遭遇,就應瞭解我與王莽勢不兩立,又何必隱藏心中想法呢?”

陰識嘆口氣,道:“賢弟,令慈的事我聽麗華講過,我瞭解你心中的悲痛。”

羅敷義憤填膺道:“比我的遭遇更慘痛十倍的人又豈止千萬?大哥,你見過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嗎?!”

陰識:“賢弟……”

羅敷:“大哥,想你陰氏乃是名門之後,當年你先祖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那是何等的振奮人心?大哥身為管仲後人,看天下百姓受苦難道真的一點都不為所動嗎?我相信大哥是仁義之人,從你施粥就可以看出你也是心懷天下的。”

陰識似乎有所動:“賢弟如何打算?”

羅敷把劉縯準備起兵之事並之前的分析告訴了陰識。又道:“如今王莽敗績已露,南有綠林,北有赤眉,大有爭天下之勢。但人心所向卻是一個‘劉’字”

陰識點頭:“人心思漢已是大勢所趨。”

羅敷:“我敢跟大哥說這些是因為相信大哥仍有一份赤子之心。”

陰識道:“賢弟,此時不是我一人可以決定的。需與我族中之人商議後再回復你。賢弟放心,我自不辜負你的信任,定然不會讓外人知曉你我今日的談話。”

羅敷含笑點頭,雖然陰識沒有立時答應,但她相信即使他徵求族人的意見結果還是一樣。王莽建新以來從未得人心,況且大勢已去,如今群雄四起,他們也想尋求新的政治理論庇護。劉縯起事他們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定然會出一份力。而且羅敷相信陰家乃名門之後,定然有高瞻遠矚之人。

陰識抿嘴而含笑,眼神裡掩飾不住的欣賞。眼前的羅敷只有十六歲,但誰敢把她當作一個十六歲的孩子?

羅敷帶著一份成竹在胸回到鄧府。果然,不到兩日便接到陰識的答覆,他表示陰家願為起義軍解囊。

這是第一個勝利,自此後羅敷乾脆與劉縯一起出入南陽豪強世家,曉以利害,希望他們為起義軍解囊。羅敷知道,可以籌集到越來越多的錢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固然有關係,但最重要的是那些人也不是傻瓜,對政治介面說不定看得比自己還要清楚。況且出些錢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就像賭博押了個注,不管這個注能不能贏,他們的損失都不大。但一旦能贏,他們就成了開國功臣,扶搖直上了。

為免劉秀提前發現端倪,她乾脆搬去了南陽,和劉縯、伯姬一起住。

一日羅敷囑咐劉縯道:“大哥讓他們解囊也要先了解他們的為人,免得有人陽奉陰違將此事告知了朝廷,到時前功盡棄是小,我們怕會招來殺身之禍。”

劉縯爽朗大笑:“賢弟放心,南陽郡最有錢的人是誰我不知道,但最有勢力的人就是你大哥。我不會誇海口,只要我振臂一呼,可以將整個南陽郡踏平,你覺得誰敢告我的狀?”

羅敷一想也是,劉縯賓客三千,在南陽也算是小霸王一個。但本著以防萬一的想法,她還是開始為劉氏打算起了後路。

三十八、舂陵

地皇二年九月,即將是收穫的季節,卻由於連年乾旱莊稼長勢非常不好,眼看又是一個欠收年。

羅敷看著外面焦黃的太陽,說道:“大哥,我們的時機馬上到了。”

劉縯道:“賢弟何以見得?”

羅敷:“大哥可聽說過,古書自古有云‘旱極而蝗’的道理?連年大旱,蝗災之年就在今朝。如果不出羅敷所料,近兩個月一定會有蝗災降臨本縣。那時便是我們的機會。”

劉縯糊塗了:“機會?”

羅敷點頭:“對。大哥近兩個月抓緊把籌集來的錢財換成兵器裝備糧食和棉衣,蝗災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