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你家三夫人因思念亡夫,留下一紙遺書後投繯追隨亡夫去了!她還在遺書上將孫家狠誇了一番,說這些年你家老太太對待她視如己出,從未虧待過她……但她對亡夫的思念一日勝過一日,是真心想要去和亡夫團聚;只是……”
張氏一氣說了一長串的話未免有些氣喘,緩了緩才接著說道:“只是她臨走前實在放心不下唯一的侄子,懇求孫家今後幫著照看一二,並留下一個遺願,希望侄子能夠娶孫家三小姐為妻。”
張氏越說越氣,很是瞧不上吳氏以死相逼的行徑:“那短命鬼在遺書上說這是她唯一一個心願,也是她最後求婆家的一件事,希望婆家能夠看在她對夫君一片痴情的份上,圓她的心願……我呸!什麼‘心願’、‘遺願’的,說白了她這是擺明了以死要挾!”
古氏聽完先是一愣:“你說三弟妹追隨三弟去了?”
她愣完反應過來是怎麼一回事後,立刻怒了,猛一拍案:“她居然以死相逼,替吳一鳴求娶我的嬌嬌兒!她若是光明正大的前來求娶,我興許會考慮一二,她非要這樣膈應人,那我定是不會答應這門親事!”
古氏雖然恨透吳氏,但心裡還是對她的做法很是不解:“不過,她幹嘛放著孫家那麼多姑娘不挑,偏偏挑中我的嬌嬌兒?我的嬌嬌兒這會兒還裝著傻呢!她竟想給唯一的侄子討個傻老婆?”
“還不是因為娘您太大方了,給我備下十里紅妝!”孫妙曦正好掀開簾子進來,順嘴接上話替古氏解疑:“吳家家底單薄,三嬸孃之所以選中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您替我準備的豐厚嫁妝。”
孫妙曦已早古氏一步得到訊息,且得到的訊息還十分全面,這還得多謝展灝———訊息全是他派人給她送來的。齊全仔細到讓她忍不住懷疑展灝比她還要八卦。
孫妙曦得到訊息後就先細細分析了一遍,推測出吳氏之所以選中她的原因———她嫁妝豐厚只是其一;
其二則是因她雖傻名在外,但到底沒做過發癲發狂。或是什麼不堪入目之事,在眾人眼裡。她的傻不過是言語如稚童般真誠罷了。
有孫妙晴那樣瞧不起吳家的人在前頭,吳氏迫切想給侄子找一個既不會勢力瞧不起吳家,孃家又不會勢弱,且又能被侄子拿捏得住的妻子。
孫家有權,古家有錢,孫妙曦是個傻子既好哄又好拿捏,傳宗接代更是沒有問題。就是傻病也沒聽說過會遺傳給孩子……
吳氏如此一琢磨,可不就獨獨相中孫妙曦?
孫妙曦把她的猜測一說出來,古氏立刻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瞬間歪樓:“我們嬌嬌兒真是聰明絕頂!”說著用胳膊肘子捅了捅張氏。語氣得意洋洋:“雅瀾你瞧瞧,嬌嬌兒這般聰明,外頭那些人的眼睛也不知道是怎麼長的,居然敢笑話她傻!”
張雅瀾:“……”
立在一旁的元宵看了自家姑娘一眼,默默吐槽———是姑娘她自個兒喜歡裝傻好不好?她非要裝傻。別人又沒火眼金睛,當然只會笑話她傻了。
孫妙曦則十分無語,默默的提醒親孃不要歪理 “娘,現在可不是議論我傻不傻的時候!三嬸孃留了兩封遺書,一封在祖母手裡。一封在吳一鳴手裡;吳一鳴不是已經公開手上那封遺書,藉著完成姑母遺願的名義,帶著兩個媒婆上門提親了?”
孫妙曦一提醒,古氏這才記起正事:“沒錯,你祖母已經答應他三日後便交換庚帖。”
孫妙曦早料到孫太夫人為了安撫吳一鳴,一定會乾脆利落的答應這門親事,她也不覺得吳氏以死相逼虧了———吳氏和孫三老爺的感情原就很好,早在孫三老爺去世時,她就曾多次試圖自我了斷殉情;
若不是孫太夫人想要吳氏守節,替孫家再掙一座貞節牌坊,用吳一鳴這個唯一的血親勸住她,她怕是早就追隨孫三老爺而去了。
如今吳一鳴已長大成人,吳氏最關心的便是他的親事,若是她的死得以替吳一鳴換來孫家今後無可推脫的扶持,她自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走這條路。
大曆朝女子的教化,以強調貞潔奇烈為主,且越奇越苦,朝廷賜下的表彰就會越高,從而促成衍生出許多驚世駭俗、不惜性命的節婦。
大曆朝律法還明文規定,民間寡婦,三十歲之前夫亡開始守節的,到五十歲不改初衷者,表彰其家族,免其家族雜役;守節守到六十歲的寡婦,則可由當地官員上報,朝廷最高等級可賜予祠堂,次一等也可樹立貞節牌坊,以供世人瞻仰。
還有一種情形也能夠得到朝廷嘉獎———寡婦先替亡夫守寡十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