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年間,崇禎在北京城上吊自殺後,南明小朝廷之所以面對滿清鐵蹄抵抗程度弱的令人髮指,正是因為正統皇帝一死,繼承權變得模煳,被扶植上去的年輕皇帝不足以服眾,導致南明朝廷心不齊,在外領兵的大將漸成軍閥之勢,中央朝廷的威望與日劇減!
甚至,在南明時期,還有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起來的戰爭!
可想而知,這種狀態下的南明朝廷之所以存活那麼久,只是因為入關的清軍幸福來得太快,吃的太撐,消化不良,用了大量時間理清內部罷了……
當北方的清軍理清了內部,鞏固了統治後,大軍南下,頃刻間,南明小朝廷徹底敗亡!
跟南宋時期面對蒙古鐵蹄,不死小強一樣的生命力,南明朝廷簡直就是個典型反例!
這就是失去正統皇帝的危害!
在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中,和平時期皇權更迭都要小心翼翼的進行,老皇帝都要事先一再給太子鋪路,為太子培養心腹,並立下明確遺詔。
和平時期尚且如此,更何況戰亂時期的皇權更迭?
特別是在首都丟掉後,換皇帝真心是個要命的差事!
幹隆帝和滿清權貴很清楚這一點,才毫無心理壓力的放棄了北京城!(未完待續。。)
419章 取而代之十一
幹隆皇帝逃跑的訊息雖然一再封鎖,但幹隆帝逃離北京可不是幾個人逃跑,而是帶著一大隊禁衛軍護衛,滿清重要權貴,以及少數的子女和妃子!
人數加起來也有個上萬人了,這麼多人哪怕是陸陸續續離開的,想要瞞天過海也是不可能的!
對於外面看不到聽不著的漢軍攻城部隊來說,瞞過去不難,但對於北京城內門路通熟的土耗子來說,這種訊息簡直就是亮瞎狗眼!
因此,在幹隆皇帝離開北京城後第二日,那些訊息靈通的大臣和城防軍官,就得到了皇帝老子跑路的噩耗!
隨後,數日的發酵時間,幾乎大半個北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幹隆皇帝離開北京的訊息!
雖說幹隆跑了也留下了威望很高的王爺和軍機要臣統屬北京城防禦事務,但皇帝就相當於人心裡的一個旗幟,這面旗幟一倒,味道就變了個樣子!
本來面對漢軍的火炮擲彈筒,清軍守衛的就吃力且每日都會死傷大量人員,結果這皇帝老子一聲不吭的就離開了,那些大頭兵會怎麼想?
或許,八旗子弟為了自己的江山,在王爺們的安撫下,咬咬牙還能堅持下去,但是那些綠營官兵和‘北京城管’們,心態可就一個天一個地了!
步兵統領衙門,也就是‘北京城管’,幾乎一夜之間,軍心士氣變了個模樣,上戰場不想著殺敵,先想著如何找地方隱蔽保命,甚至不少人心裡打著算盤,一旦漢軍破城,第一個站出來投降!
北京城外的漢軍雖然不知道幹隆皇帝跑路的訊息,但守城清軍抵抗力度的差異還是能看出來的,王起明接到的命令是儘可能快的拿下北京城,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在幹隆皇帝跑路的訊息於北京城內傳開後第三天,北京城所有的城牆宣告失守,諾大的北京城門徹底開啟,在舉著大漢一式步槍衝進來的漢國士兵過路倆邊,是一排排跪伏著的臨陣改邪歸正的‘北京城管’!
其中還夾雜著不少漢人士兵,漢軍能這麼快打入北京城,與這些人暗地裡的投靠密不可分!
趙杜天對滿清帝國的數十年滲透沒有白費,在漢軍登陸後不久,大漢帝國為漢人謀利益推翻滿清韃子的身份就在民間敲定!
雖說無法讓綠營官兵改頭換面集體倒戈,但至少在漢軍勢大的時候,讓許多漢人清軍投降起來沒有多少心理壓力!
不過,漢軍雖然進了北京城,但內城的八旗子弟兵抵抗還是很激烈的,這廣大的北京城戰役,還要鏖戰好些時日!
滿清帝國在中華大地統治上百年,這首都中的八旗軍勢力自然是最雄厚的,幹隆皇帝可沒有能力將所有的八旗子弟帶走,所以,這些八旗子弟就變成了北京城最後的困獸!
漢軍在天津滿城裡血洗八旗的事蹟,已經被滿清朝廷大肆宣揚出去,北京城裡八旗的老少爺們已經明白,這個海外的漢人帝國對待旗人的手段有多麼殘忍!
這些人畢竟是吃了上百年鐵桿莊稼的旗人,在漢軍對旗人的虐待宣傳之下,抵抗起來還真的像那麼回事!
最重要的是,城市巷戰由於地形複雜,遠不如野戰中先進武器發揮威力那麼大!
狹窄的地形很難用火炮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