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傳送電能的太陽能發電衛星,在月球和火星上居住,建立太空的工廠、礦業、旅遊和農業,等等。
然而,人類究竟該怎樣實現上述目標,如何認識、探索和開發太空,從來沒有見證過更進一步的具體答案。
挑戰太多了,但首要問題是:
今天,接近70億人口的地球,哪怕千萬分之一的人可以暢通無阻地移民到比火星更遙遠的星球,需要什麼樣光速的運載飛船才能到達目的地?
進一步說,到達新的宇宙居住點之後,又需要什麼樣的高科技水平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地取材,分秒必爭地為這些地球移民創造生存必需的基本環境和可用資源?
最近熱播的好萊塢科幻電影《阿凡達》與這一奢望不謀而合:
為準備趕赴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星際之旅,人類建造了長達1英里(約合公里)的太空飛船,太空飛船使用混合反物質聚合發動機。這些飛船假設的航行速度大概相當於光速的十分之七,即每小時億英里,約合每小時11億公里,相當於真實時速1400公里超音速飛機的80萬倍。
即便照此速度航行,飛赴火星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也需要大約6年時間。
1998年7月4日,美國“火星探路者”宇宙飛船經過4億多公里的航行,成功地登陸火星並釋放了一個機器人在火星探察。
在這次被稱為迄今最成功的星際探測計劃的活動中,火星探路者共向地面傳回26億位元的科學資訊、萬幅圖片以及對火星岩石和土壤進行的萬份完整的化學分析。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一直致力於載人登陸火星計劃,預計2031年年初將派出一支宇航員隊伍乘坐宇宙飛船登陸火星,估計下一次載人登陸火星任務耗資將達4 500億美元,耗時30個月,才能從地球抵達火星。
根據目前的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宇宙飛船“探路者”到達火星,至少需要3年時間。
暫且不說火星是否適應人類的生存,要讓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