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的力量、自身的體驗、生活的磨練與文學的薰陶,朋友和鄰里的感染,所處環境的浸潤,還有來自父輩的精神上的傳承,等等。我們必須承認這些影響,但我們更需要明白的是,應該做自己生活中的積極主人,去主動把握個人的命運。無論那些來自別人的幫助是多麼的有益和值得感激,歸根結底,我們自己才是自身的最有力的拯救者。

。。

聰明人下笨功夫

勤勞就是財富。誰能把握時間,就像一粒粒種子那樣,不斷從大地

母親那兒汲取營養。辛勤耕耘,持之以恆,誰就能成就大業。

——達維隆

許多最偉大的成就都是一些普通人經過不懈努力獲得的。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儘管會有種種牽掛、需要擔負的職責和務必要盡的義務,但它仍然能為人們提供各種最美好的人生經驗。對於那些果敢的開拓者來說,生活總會給他們提供足夠多的努力機會和不斷前進上升的空間。人類的幸福之途就是沿著前輩先賢們走過的道路不斷奮進。那些持之以恆,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最能成功。

人們總是在抱怨自己命運不濟和人生的難以捉摸,其實命運本身卻不如人們所言那樣神秘莫測。洞察明瞭生活的人都曉得:幸運機遇通常伴隨於那些勤奮努力之人,正如海風和海浪總是伴隨在航行者身邊一樣。對人類求知歷史的研究表明,一些普通又平常的意志品質,比如公共意識、注意力、專心致志和持之以恆等等,才是人們成就事業中最為有用的東西,而天資倒是可有可無。甚至連天賦異稟的人也不敢輕視這些品質的巨大作用。

事實上,那些偉大的人通常不相信天才的存在,他們認為,所謂的天才只不過是普通人中那些具備學識而又非常努力的成功人士。甚至有人把天才定義為“僅僅是公共意識的精華或濃縮”。一位傑出教師兼大學校長說,天才是經過不斷努力誕生的,約翰·福斯特則認為天才就是點燃自己智慧的火種,波芬說“天才就是耐力和堅韌”。

牛頓是無可爭議的世界一流科學家,然而,當有人問他到底透過什麼方法找到這些非凡的發現時,他誠實地回答說:“總是思考它們。”還有一次,牛頓這樣描述他的研究方法:“我一直把研究的課題放在心上,反覆思考,慢慢地,由最初的第一縷曙光到豁然開朗”。

正如其他名人一樣,牛頓的盛譽就是靠勤奮、專注和毅力獲得的。剛放下一項研究又開始下一項,這就是他的娛樂和休息。牛頓曾對本特利博士說:“如果我為公眾做了點什麼的話,那要歸功於勤奮和善於思考。”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開普樂也曾這麼說:“正如古人所云‘學而不思則惘’,對此我深有體會。對所研究的東西勤于思考才會逐漸深入,我常常如此,直到最後全身心投入其中。”

非凡的成就只靠勤奮和毅力就可取得。這使許多傑出人物開始懷疑天才是否存在。伏爾泰認為天才與常人只有一步之遙。貝克萊甚至認為所有人都可能成為詩人和雄辯家。熱羅德斯則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畫家和雕刻家。洛克、海爾特斯和狄德羅認為所有人都具有相等的天賦,一些人只要在所從事的工作中善於掌握智慧所執行的法則,就能超越一般,成為天才。

然而.即使我們完全相信勤奮所創造的奇蹟,也完全承認那些取得傑出成就的人都毫無例外的是意志堅強、持之以恆的人的事實,但同樣毋庸置疑的是,如果沒有超人的天賦,不論怎樣勤奮和發揮個人智慧.也難於成為莎士比亞、牛頓、貝多芬或者麥克爾·安格羅。化學家道爾頓(1776一1844)並不承認自己是什麼天才。他把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歸功於勤奮和積累。約翰。亨特曾自我評論道:“我的心靈就像一個蜂巢,不是一片混沌、雜亂無章,而是規整有序,每一點食物都是採自大自然的精華。”

只要翻一翻偉人的傳記,我們就會發現,那些傑出的發明家、藝術家、思想家和能工巧匠在很大程度上把他們的成功歸功於不屈不撓的努力和專注。他們都是珍惜生命、惜時如金之人。狄士累利(英國政治家兼作家,1804—1881,於1868年——1880年任首相)認為要成功就必須精通所學科目,透過持之以恆的精心鑽研來掌握它。

因此,嚴格意義上講,推動世界進步的人,並不是那些天才,而是那些資質平平卻勤奮異常、孜孜不倦之人;他們雖非天資卓越、才華橫溢,但卻不論在哪一行都勤勤懇懇、埋頭苦幹。缺乏毅力恆心,天才也難於超越平庸.甚至智力遲鈍之人。正如義大利諺語所云:“走得慢但能堅持的人才會走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