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林和生譯)

《論人的天性》

E。O。威爾遜著 林和生譯

第二章 遺傳

在我們居住的這個行星上,有機體的差異是巨大而驚人的。自從1758年卡羅勒斯·林奈進行正式分類以來,動物學家已分出約一百萬種動物,並給了每種動物一個科學名稱。這樣,就使這些動物在技術雜誌上有了那麼幾段描述,在世界上這個或那個博物館的架子上佔有了小小的空間.但是,儘管作了如此巨大的努力,發現的過程卻才剛剛開始。1976年,在夏威夷附近捕獲到一條尚不為人所知的巨鯊,長14英尺,重達1,600磅。當時,它正想吞食一艘美國軍艦的鐵錨。大約與此同時,昆蟲學家在紐西蘭發現了一種新屬種的寄生蠅,大小和大紅蜘蛛差不多,完全生活在當地的蝙蝠窩裡。每年,博物館的管理人員總要從在世界各地的考查中採集到的昆蟲、橈足類動物、線蟲、棘皮動物、鰓曳蟲、燭線綱的節肢動物,超鞭目的鞭毛蟲等等生物中,分出數以千計的新種來。根據對選定區域的大量考查,估計動物屬種的總數在300萬到1000萬種之間。正如博物學家霍華德·埃文斯的最新著作的標題所表明的那樣,生物學就是對“一個人們仍知之甚少的行星上的”生命所進行的研究。

這些動物有許多是高度社會性的。其中,最高階的就構成了我所說的動物的社會進化中的三個頂峰,即:(1)珊瑚蟲、苔蘚蟲和其他群落性的無脊椎動物,(2)包括螞蟻、黃蜂、蜜蜂、白蟻等在內的社會性昆蟲;(3)社會性的魚類、鳥類及哺乳動物。這三種群居性動物屬於社會生物學新學科的主要物件。社會生物學的定義就是對包括人在內的各種有機體的各種社會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所進行的系統研究。這一學科可以追溯到很遠,它的許多資料和某些最重要的觀點都來自生態行為學,這是一門在自然條件下對全部有機體的行為模式進行研究的科學;其先驅是朱利安·赫胥黎、卡爾·馮·弗裡希、康拉德·洛倫茨、尼古拉斯·廷伯根等人。現在,從事這一科學的已有一大批敢於創新的、富有成果的新一代研究者,生態行為學目前主要關心的是每種動物行為模式的特殊性,這些模式是動物得以適應其所處環境的特殊要求的方式,以及動物本身在遺傳進化中由一種模式引起另一種模式的過程.人們正逐漸把現代生態行為學和對神經系統的研究以及激素對行為的影響聯絡起來,研究人員已深入涉及到了發展過程,甚至過去幾乎完全屬於心理學領域的學習過程也涉及到了,而且,人類自身已開始被包括進需要進行最縝密研究的物種之中。生態行為學的重點仍在有機體個體和有機體的生理學方面。

與此相反,社會生物學更明顯的是一門綜合學科,它結合了生態行為學(全部行為型別的博物學研究)、生態學(有機體對於其環境關係的研究)和遺傳學等學科,目的在於獲得關於整個社會的生物特徵的普遍原理。社會生物學的真正新穎之處是它的方法:從生態行為和心理學的傳統模型中提取關於社會組織的重要的事實,然後在群體的水平上加以研究,並在生態學和遺傳學的基礎上重新組合以說明社會群體是如何透過進化來適應環境的。生態學和遺傳學還只是在過去的幾年中才變得那樣成熟有力,才能夠為這一研究提供基礎。

社會生物學是一門主要以各社會性物種的比較為基礎的學科。每一種生命形式都可以看成為一種進化實驗,是基因和環境之間上百萬年相互作用的產物,透過對許多這種實驗的周密考查,我們已經開始建立和檢驗了關於遺傳性社會進化的一般原理。現在,把這一廣闊的知識應用於對人的研究,已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了。

為了把人類與一系列別的社會實驗同時加以觀察,社會生物學家似乎是透過望遠鏡的前端來觀察人類的,這樣就比平常看來距離要遠些,規模也暫時縮小了一些。社會生物學家試圖在地球上的社會性生物中為人類找到適當的位置,他們贊同盧梭的觀點:“研究人們須從近處看,研究人類則必須從遠處看。”

這種宏觀的看法比社會科學中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確實有著某些優越之處,事實上,沒有哪種理智上的缺點比藐視一切的自我放縱的人類中心主義更有害了,這使我想起羅伯特·諾齊克在贊成素食主義時所用的聰明的論證方法,他說,人覺得吃肉理所當然,因為人認為被吃的動物在感受力和智力上都遠遠低於人,無法與人比擬,那麼,如果一種比人類優越的物種果真有朝一日從外星來到地球,也運用同樣的標準,那他們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拿我們佐餐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