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年,臺灣輔仁大學舉行70週年校慶。王光美因健康原因不能應邀蒞會,便以大陸輔仁大學校友會會長的身份題詞誌慶。在臺灣輔仁大學校史陳列室牆上,並列懸掛著王光美、宋美齡巨幅照片和她們的題詞。王光美的題詞是“輔仁學子,後繼有人”。
王光美和劉少奇故鄉湖南省寧鄉縣花明樓的鄉親有著深厚的感情,家鄉人民對她也十分敬重。20多年來每當劉少奇逢5或10週年誕辰的時候,她都儘量回家鄉探望父老鄉親,到婆婆墳前寄託哀思,也是為劉少奇離家40多年僅回家鄉一次還願。
1983年11月27日,在紀念劉少奇誕辰85週年的日子,王光美在兒女們的陪同下,回到花明樓炭子衝。沿途目睹農村的巨大變化,想起1961年5月陪劉少奇到家鄉進行農村調查時,看到的盡是荒蕪田地,飢餓農民,一片蕭條、凋零景象,興奮地說:“你們看,到處是新房子,大家穿得漂漂亮亮,這一切都歸功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好路線、好政策啊!”
1988年11月24日,經中共中央批准,鄧小平親筆題寫館名的“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舉行開館典禮。王光美和國家主席###、中顧委副主任宋任窮等來到炭子衝,參加劉少奇誕辰90週年紀念活動。王光美向寧鄉縣領導和全縣人民表示誠摯感謝,稱讚劉少奇紀念館是一個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並反覆強調:“這是主席紀念館,不是家廟,你們一定要管理好,利用好,充分發揮她的作用。”
。 想看書來
王光美小傳(15)
1997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批准了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關於劉少奇一百週年誕辰紀念活動的報告,籌備工作全面展開。王光美多次會見參與籌備活動工作的湖南幹部,每次都叮囑他們:“紀念活動一定要按中央的規定辦。少奇同志的紀念活動不要和毛主席比,毛主席的偉大是誰也比不上的!”“紀念活動要實在,不要搞花架子,要為老百姓辦實事。1961年回故鄉,看到家鄉人民生活很苦,我們心裡很難過。把家鄉工作搞上去了,就是對少奇同志最好的紀念!”
遺憾的是,在劉少奇一百週年誕辰的時候,王光美因連日勞累,未能回到家鄉。1998年11月11日,她在北京參加文獻紀錄片《共和國主席劉少奇》首映式後,患病住進了醫院。但是,她堅持說服醫生,於11月20日坐輪椅到了人民大會堂,出席了劉少奇同志誕辰一百週年紀念大會。
###等中央領導人走上人民大會堂主席臺。###剛剛坐定,隨即站起來。他徑直來到王光美面前,伸手向她表示慰問,說:“少奇同志的誕辰是11月24日,一百週年紀念大會所以放在今天召開,是因為按照外交部的國事安排,那時我要到俄羅斯出訪,紀念大會只好提前舉行,特向你說明一下。”王光美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所有蒞臨紀念大會的幹部群眾表示誠摯的感謝。
歷史進入了21世紀。2003年召開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要舉行換屆選舉。醞釀人選時,王光美專門向中央寫了辭去全國政協常委的報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王光美家中看望時,她明確表示不再擔任政協職務,笑著說,上屆政協換屆醞釀時,我就提出將我的位置空出來,留給新人。後來又讓我幹了一屆。這次請中央一定接受我的請求,我由衷地為我們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感到高興。中央同意她不再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但保留了政協委員。
2004年10月26日香港《文匯報》,刊載“功名榮辱俱往,真摯情誼猶存:毛劉家人三代首相聚”的新聞專題。記者在文章題首寫道:
毛澤東外孫,毛澤東與江青的女兒李訥與丈夫王景清的兒子王效芝及劉少奇女兒劉亭(亭),10月21日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今年初秋,在王光美召集下,毛澤東和劉少奇的兩家後人,在京城某處相聚一堂。這是他們兩家30多年來連跨三代、出席家庭成員最齊全的聚會。
這裡,我們摘錄王光美的幾個片斷:王光美很重視這次聚會,囑咐聯絡人劉源:“源兒,你早點準備啊。”還特別交待,這是兩家聚會,不要麻煩秘書和別人。
……聚會那天晚上,王光美看著兩家滿堂的兒孫,滿足和欣慰溢於言表。她一會兒叮囑李敏、李訥,年紀不饒人了,要多注意身體,“你們倆從小身子就弱,要多注意才是!”一會兒舉杯對著孫兒輩的李敏的女兒孔東梅和李訥的兒子王效芝等說:“祝孩子們都出息!”
席間,王光美還關切地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