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中不教哭。
皆雲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悉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
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圖中這位宮女十六歲入宮,正是“臉似芙蓉胸似玉”的豆蔻年華,然而年至六十仍獨宿空房,人老了,變成“外人不見見應笑”的老怪物了,可又能如何呢?
對宮女來說,得不到皇帝的寵幸固然可悲,然而得到了也未必可喜。隋文帝楊堅是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但他的五男二女都是嫡出,這在帝制時代是極為罕見的,其原因就在於皇后獨孤氏是一個妒忌到變態程度的女性。她從不許楊堅愛上別的女人,有一次她得知楊堅喜歡上一個宮女並讓她侍酒,便醋性大發,隨即用酷刑將此宮女折磨致死。與之類似的還有南宋光宗的皇后李鳳娘。有一次,一個宮女侍候光宗洗浴,光宗見宮女的手長得白嫩細長,便摸著宮女的手誇讚了一句。李皇后知道後,竟斬去宮女的雙手,血淋淋地盛到食盒中送給光宗,把光宗嚇得當場暈了過去。宮女不僅可能因后妃妒忌而遭害,也可能因皇帝一時心血來潮而喪命。據《唐語林》記載,唐宣宗得到一個進獻的宮女,十分寵愛,數日內賞賜無算。有一天宣宗突然悶悶不樂地說:“玄宗皇帝只有一楊貴妃,天下至今未平,我豈敢忘乎?”於是將宮女召來說:“應留汝不得。”左右忙勸說可以將此女放還。宣宗卻說:“放還我必思之,可賜鴆一杯。”這個可憐的宮女就這麼被毒死了。
歷代宮廷之中的宮女成千累萬。她們一經選入宮內,便失去了自由之身,衣食菲薄,住所簡陋,身執賤役,平日裡非但父母不能想見,就是病了也得不到正常醫治,更不會有人照料。在這種難耐的孤寂之中,宮女們與同樣寂寞的宦官相互照顧、相互撫慰,應該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宮女與宦官的交往非但不會受到后妃的責難,甚至會受到鼓勵。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宮女其實就是潛在的妃嬪,她們一旦被皇帝臨幸,就可能晉身,因而讓宮女與宦官密切交往,就相應地減少了自身的威脅;另一方面,后妃能否被皇帝臨幸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執役的宦官。在明、清兩朝,通常由敬事房太監負責皇帝的性生活。每當皇帝吃完晚飯,執役宦官便託一銀盤進呈皇帝,上面有嬪妃的“綠頭牌”,供皇帝挑選當夜侍寢嬪妃。在這一過程中,宦官可能對皇帝施加影響,如“某妃近來身體欠佳”、“某妃近來容光煥發”如此等等,都是變相的建議。在皇帝舉棋不定的前提下,這些建議往往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嬪妃們不僅不願得罪宦官,有時還反而會巴結宦官。讓身邊的宮女與有身份的宦官保持關係,無疑是可選擇的方式之一。
宦官無妻而宮女無夫,兩者由此而結成臨時伴侶,以慰深宮之寂寞,這種關係稱為“對食”。對食最早見於漢代,從這一稱呼本身來分析,可能是宦官、宮女在一起吃飯,還不含有共寢之意。隋唐五代時期的《宮詞》有云: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這大致反映出此時宮中也有對食的現象。迨至明代,宦官與宮女因相互撫慰而結為對食的情形已相當普遍,甚至於一個宮女入宮很久而無對食,會遭同伴取笑為“棄物”。一旦宦官與宮女兩情相悅,還有熱心而甘當媒妁的人為之撮合。究其緣由,則在於宮中低階宦官無力娶妻納妾,宮女又很少有機會被皇上臨幸,宦官和宮女便只有自己尋求安慰,所謂“宮掖之中,怨曠無聊,解饞止渴,出此下策耳。”①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對食與“菜戶夫妻”(2)
明代宦官與宮女之間的伴侶關係,又有“菜戶”之稱。從史料分析,菜戶與對食應是有區別的。對食可以是宦官、宮女之間,也可以是同性之間,且大多具有臨時性;而可稱為“菜戶”的宮女與宦官,多共同生活,如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