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迅速地挖出來一大堆黏土;陸輕輕又做了好幾個巨大木桶,留出兩個耳朵;二石和一土用纏藤弄了兩根繩子。

那純黑粘土先弄進木桶,藤繩穿過木桶耳朵,然後裂谷上下一起使勁,將木桶拉上去。

一桶一桶的黏土倒在地上,堆成了一個小土丘。

然而這些黏土只能算佐料,最主要的建築用料卻不是這個,而是,漫山遍野被覆蓋在雪層底下的普通泥土。

畢竟以後總不能造房子需要的土都用裂谷裡的,那裂谷總有一天會被他們挖成深淵的。

他們扒開還沒化盡的積雪,找到了一種顆粒比較細的黃褐色土壤。

雖然此時泥土還硬得很,但造房子的主力,一個重一個大城都是力氣巨大的主,陸輕輕如今又有了金爪之力,剩下遙和根又是不得不出力氣的苦力,五人配合,無論是挖土還是添雪水攪拌泥團,都並不多麼困難。

陸輕輕將黃褐色土壤分作均等的五份,一份不加純黑黏土,其他四分挨個新增一成、兩成、三成、四成的純黑粘土,然後不停地用棍子攪拌、用手揉、用腳踩踏,務必使其混合均勻,並且成為較為溼度適宜的泥堆。

與此同時,二石和一土去搜集了很多草梗、須狀的樹根等等,陸輕輕將這些東西加到土堆裡拌勻牆體中加入這些填充材料,能夠提高牆體的抗彎抗剪能力。

高原上不像裂谷裡,高原上到處都是樹木,還活著但枝葉掉光的、已經徹底死掉的,到處都是木料。

陸輕輕帶著大家砍了好多粗壯且筆直的樹木,取了其中一棵,做出好幾個長條狀的模具,等泥堆弄好了,就把泥裝到模具裡,裝得滿滿的,用手按壓結實,然後把模具翻個個兒,就調出來一塊規整且提舉頗大的泥磚。

陸輕輕小時候看過鄉下建土坯房,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都不用模具,直接上手把泥團往地上摔打幾下,就能摔出長長的方方的泥磚。

陸輕輕自然沒這個技術,只能老老實實地藉助模具。

其實她更像燒磚出來建房,但那個是有技術含量的,首先對土質有要求,其次要先建個磚窯,

少不得要一遍遍試驗才能掌握竅門,陸輕輕這回兒消耗不起這個時間。

得到泥磚之後,就把泥磚搬到一邊,剩下來就等泥磚幹了。

在等待的過程中,陸輕輕將砍來的其他樹再次砍短,得到需要的長度,就帶領著大家搭土房的基本框架。

她考慮過,為了提高土坯房的安全性,全土坯的房子感覺有點懸,但如果用上木架構承重,就比較可靠安全了。

他們清理出來五個空地,地面要求平整,每塊地都只有二乘以二四平米大小,在四個角落插入四根承重柱。力大無窮的重抱起直徑二十多厘米的樹幹,削尖的那一頭對準地面,大喝一聲就把那並不算尖銳的樹幹插進了尚**的地裡,入地至少二三十厘米,非常穩固。

放完了承重柱,在承重柱的上方放上橫樑。

陸輕輕事先就在承重柱上方那端削了個方槽,與之銜接的橫樑則削出了與這個方槽匹配的凸起,好吧,這個結構用專業一點的說法就是卯榫結構。不過這不是陸輕輕對這些半懂不懂,也暫時沒辦法做出高階精緻的卯榫結構,不好意思管這個方槽叫卯眼,管凸起叫榫頭。

總之樑子與柱子相接尚算契合,但因為是陸輕輕粗製濫造,這個結構並不穩定,還需要輔助繩子。

粗藤細藤也不是到處都是的東西,陸輕輕請教過眾人,最終將繩索鎖定為樹的內皮。

就是將死樹的樹皮扒下來,把樹皮裡頭那層木纖維撕下來,用手搓成繩子,然後續接加長,這樣做出來的繩子是非常牢固並且柔韌的,用這個來固定樑柱非常合適。

這樣一來,便得到了一個四方形木構架,接下來便是繼續做房頂。

這裡降水如何還不確定,若是雨水豐富,那房頂就要弄高、弄陡一點,反之則平緩些,陸輕輕搭了個不陡也不緩的房頂,用劣質卯榫結構和繩索將房梁一一固定。

運泥、找泥、挖泥用了第一天的下午,制泥磚和砍樹、完成木構架用去了第二天,所以第三天他們再開工的時候,泥磚基本已幹,他們開始壘土牆。

這五間房子都是沒有地基的,作為試驗房又不是打算長住的,也沒有必要弄地基,不過陸輕輕還是撿了些細碎的石頭在下面撲了一層加固地面,然後選取較為規整的大塊的石頭,壘了大約小腿那麼高的高度作為牆腳,石頭與石頭之間便用和了水而黏性越發大的純黑黏土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