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當年讓神宗很氣憤。
如今繼位的李朝皇帝,同樣虎視眈眈,想著吞併大宋的廣南三州。這讓身為大宋王爺的趙顥,自然很贊成興兵討伐。
既然兒子暫時不能到北方興兵,那麼在南方打出威望來,也有助於提升他在大宋的名聲。這年頭,要是王爺沒什麼作為,漸漸也會被人遺忘的。
象他這位徐王,在京城就被人視做閒散王爺,除了面子上的尊重外,沒人太把他當回事。要是出了京,也只能在自家一畝三分地上待著。
可趙孝錫這位王爺不同,明面上他還是要遵從趙煦的排程。可實際上,趙孝錫擁有絕對的自主權。手上有兵有權又有地盤,不看皇帝臉色行事也無礙。
只是將來想登上那張龍椅,那麼趙孝錫就必須需要民望跟軍權。民望無非就是讓老百姓覺得,趙孝錫能給他們帶來安全,帶來好日子。
至於兵權就更加好說,那就是手上有精兵。可精兵從何而來,只有發動戰爭。透過戰爭,打造一支真正強大有經驗的精兵出來。
對於父親的期待,趙孝錫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只是趙孝錫更清楚,有些事情不能操之過急,一步步按計劃來走,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雖然他人在瓊州,可朝堂上發生的事情,他同樣非常清楚。想到前次在路上發出的奏摺,趙孝錫略帶請教的道:“父王,你對蘇氏兄弟如何看?”
趙顥略帶疑惑的道:“你說的蘇氏兄弟,可指本朝門下侍郎蘇大人兩兄弟?他們怎麼了?不會出什麼事情了吧?官家再怎麼樣,也不會對他們怎麼樣吧?”
想到朝堂中姓蘇,又是兄弟同朝為官的,除了門下侍郎蘇轍,跟定州知州蘇軾,應該沒有第二個蘇氏兄弟。蘇家在北宋,也算是個文官世家,在文官中影響不容忽視啊!
見父親猜出一些端倪,趙孝錫也沒隱瞞道:“前段時間,官家改年號為紹聖元年。因為稅賦之事,蘇大人上書惹惱官家,被貶出朝堂出任汝州知州。
其弟蘇軾也受到牽連,被解除定州知州之職,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他們也可謂滿門忠烈,臨老卻落的如此下場,兒子實在看不過去。
先前兒子已經給章惇臣相去信,讓他將蘇軾調到儋州任知州。想來這會,摺子已經到京城。要是他不放,本王就讓他看看,什麼叫惹怒本王的下場。”
聽到蘇氏兄弟被貶,趙顥也忍不住皺眉道:“官家到底怎麼了?蘇氏兄弟在本朝,也算難得的忠君大臣。他們平時,參與黨爭之事,怎麼也會受到此番下場呢?”
對於趙顥的感嘆,趙孝錫卻苦笑道:“正是因為他們兄弟,不參與黨爭。結果官家一發怒,新舊兩派大臣,都沒人替他們進言求情,甚至還有官員落井下石。
黨爭,最終傷的是朝廷的元氣,怎麼官家就看不到這點呢?如今新黨得勢,舊派官員同樣據理力爭。整個朝堂,已然變成菜販討價還價的場所,真令人氣憤啊!”
面對這種黨爭的事情,趙孝錫也不好多說什麼。知道這種危害的趙孝錫,在如今的六部官員之中,也嚴禁拉幫結派。雖然現在沒發生,可也不敢保證,未來也不會發生。
可他至少知道一點,官員如果據事力爭,這種爭是可取的。可為了個人私利,枉顧國家利益,那這種爭是要命的。也是他絕對不容許的!
想到前世這位流傳後世甚廣的蘇軾,以其命名的東坡肉,更是傳承千年之久。加之其在江南的威望,至今也有不少百姓,感念其功德。讓其當個節度副使,無疑大材小用。
剛好瓊州一攤子事情,急需官員過來管理,趙孝錫直接透過私交關係。讓章惇將蘇軾,調到儋州來擔任知州。相信到了這裡,也沒人敢再迫害於他。
其次的用意,也是趙孝錫希望透過這種方式,獲取蘇系官員的支援。不管怎麼說,治理天下少不了這些文官。而蘇系的門生故吏同樣不少,聲譽似乎也還不錯。
其實跟章惇打招呼,也只是給朝廷一個臺階下。不然,以趙孝錫的脾氣,直接就將蘇軾請到瓊州來,他倒想看看,朝廷誰敢多說一個不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