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又稱作後李朝,與陏朝時期李賁所建立的前李朝有所區別。是後世南越歷史上的一個朝代,都因該朝君主姓李而取此國名。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前黎朝的左親衛殿前指揮使李公蘊奪取帝位,次年改元順天,定都升龍(後世的河內),是為李太祖。李朝建國後,採取唐宋王朝的集權政治制度。
如今繼皇帝位的李乾德,算是李朝的第四代皇帝,同樣也是幼年登基。由當時指揮熙寧之戰的李朝名將李常傑輔佐即位,後被稱為李仁宗。
看著堆放在大殿之上,那些血淋淋的人頭,還有這封用鮮血所寫的戰書。李乾德自然非常憤怒,覺得這個大宋瓊州王,還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敢向李朝宣戰。
望著李乾德暴跳如雷的神情,大殿中的兵部尚書卻道:“皇上,瓊州王的使者,半日前剛離開都城。這份戰書便被人送到宮殿之上,依微臣淺見,此戰怕是無法避免。”
李乾德聽到這番話,立刻道:“要戰便戰,難道我堂堂李朝,還怕一個大宋的王爺嗎?傳令諸軍,立刻集結備戰。就算他不來,朕也要進攻瓊州,取那瓊州王的項上人頭。”
對於李乾德的話,滿朝文武百官,卻覺得此事有些不同尋常。從他們感覺到的情況,此次那位大宋王爺的舉動,明顯是有備而來,並不象義氣用事啊!
在李朝隨著聖旨喻下。開始聚結大軍準備戰鬥時,已然用人頭祭旗的趙孝錫。親自坐鎮海軍的戰船,王駕親征李朝。而另外兩路大軍。同樣在做著出兵的誓師大會。
都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雖然他們沒養這麼久。可此番參加的海陸兩軍兵卒,都清楚給他們發餉的是誰。這上百個日夜,吃的穿的都是誰給的。
眼下到了他們報答之時,將士自然也是雄心壯志,希望透過此戰能再立新功。畢竟。他們這些大多數的普通兵卒,想晉升就要靠戰功來打底。
帶領瓊州海軍出征的趙孝錫。看著千帆競渡的場景,也覺得此番出征李朝。似乎真有點興師動眾了,可他清楚,此戰必須速戰速決。三路大軍合圍李朝都城升龍。
此番趙孝錫比其它兩路大軍,提前一步踏足李朝,而首個攻擊的目標。便是李朝最大的水軍基地,清化城水軍。被斬的那幾個傢伙,便是這支水軍出來的海軍成員。
跟往常一樣,無所事事的李朝清化水軍,突然看到他們的軍港海面上,出現數都數不清的船帆。立刻意識到,這不是什麼商船入港。而是敵軍來襲。
待在哨塔上的哨兵,立刻敲響了銅鑼,那刺耳的銅鑼之聲。令整個水軍營地的李朝官兵,都顯得有些愕然。直到哨兵尖叫道:“敵船進犯,升帆迎戰!”
這些也算訓練有素的李朝水軍,很快穿好軍服帶上武器,有序的登船升帆。可等到他們駕船,出了港口碼頭的時候。望著已然降速的瓊州海軍,根本沒有交戰的信心。
李朝的水軍都統。望著這些比他們大了不至一倍的瓊州海軍。顯得非常難以置信的道:“這不是真的,這是大宋的水軍,他們怎麼會來這裡?他們到底想做什麼呢?
快,趕緊派人給皇城送信,就是大宋的水軍大舉來犯。以我們的實力,怕是根本沒辦法與他們對抗。可不管如何,也要抵擋他們一下,不然清化城就徹底完了。”
在這位水軍都統,似乎很盡忠的做出此番決定。一艘快船,就帶著他的命令,往港口的方面逃去。而這個時候,瓊軍海軍三艘炮艦,已然做好進攻的準備。
一身鎧甲在身的嶽老三,很認真的道:“啟稟王爺,大軍已做好進攻準備,請示下!”
坐在旗艦之上的趙孝錫,一身大宋王袍,很平靜的道:“轉令眾軍,此戰之後,本王不想看到,李朝再有一艘可戰之船。”
‘遵令!’
拱手的嶽老三,很快讓傳令兵,揮動著手中的兩面小旗。這種旗語,也算是趙孝錫在組建海軍,開始實行的新傳令方式。相比靠嘴喊,這玩意無疑更醒目一些。
三艘炮艦上的指揮官,看到發來進攻的旗語,立刻道:“升帆,加速!今日一戰,我們必要搶立新功。等下,你們這些傢伙,都給老子打準一些,明白嗎?”
聽著自家統領的吼聲,這些訓練許久,炮彈也不知打了多少的海軍炮兵們。也沒多說什麼,開始緊張有序,做著開炮前的準備。
望著三艘巨大無比的戰船加速行來,其它大宋的戰船,卻速度緩慢的吊在後面。這舉動,讓李朝的水軍都統,稍稍不解之餘,卻覺得這是一個奪船的最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