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是大宋百姓的福氣,只怕就是他所能預料的。可不管如何,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當好這個儋州知州便是。
至少在瓊州府的那幾天,他沒看到趙孝錫父子,有任何拉攏他賣命的跡象。相反趙孝錫很直接的表示,幫他更多也是希望,他來到儋州來幫忙處理政務。
即如此,他又何必過多擔心呢!反正說到底,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來,這天下本身就是趙家的。身為臣子,在這種事情上,他們也不好說什麼,不參與便是了!
有了這種打算的蘇軾,對於趙孝錫送他上任便離開,也覺得非常滿意。他能感受到,趙孝錫對他的敬意。可這種敬意,並沒什麼巴結,也沒什麼虛假。
每次趙孝錫都能,恰到好處般讓他不得不稱讚一番。這讓蘇軾覺得,大宋有這麼一位王爺,確實是大宋的福氣。可這福氣,最後會不會演變成禍水,只有天知道了!
送走了趙孝錫的蘇軾,當天便召見了治下的各部各縣官員。尋問了這些官員,有關儋州的民生情況,覺得總體還是不錯,趙孝錫已然給他解決了不少麻煩事。
而離開儋州的趙孝錫,則直接來到儋州隔壁的昌化境內。在這裡,他組建的第一支陸軍部隊,已然在這裡展開了訓練。而地方,便是以前昌化軍的駐地。
這支以前朝廷養著,鎮守瓊州的邊軍部隊。七成被趙孝錫給剔除出去,將新招收的瓊州青壯,全部送到這裡進行訓練。負責訓練的統領,真是被戲稱新兵統領的趙五。
只是眼下這支部隊訓練的人數,並非當初趙孝錫所說的三千人,而是真正達到了八千人的規模。可三個月之後,到底有多少人能夠通知考核,進入成為正規軍,也有待檢驗。
這些衝著銀子來的青壯,對於軍營的訓練,無疑是叫苦連天。可對於軍營的伙食跟待遇,卻顯得異常珍惜。尤其一月還發二兩銀子,更是他們做夢都想的。
從入營第一天,他們就知道,能夠透過三個月後的考核,便能拿到每月五兩的軍餉。這些都是苦出身的農家子弟,也都咬牙硬撐下來,天天在校場摸爬滾打。
對於趙孝錫而言,這八千再訓計程車兵,只要能有三千人合格,他就會非常滿意。其餘的五千淘汰士兵,有三個月的堅苦訓練,也可做為後備補充到各城中駐守。
目前瓊州治下各縣的城防軍,都屬於嚴重欠編的情況。好在趙孝錫不斷從新南城調集兵力,入住這些縣城,也算緩解了這種兵力緊張的情況。
可在趙孝錫看來,如果要進軍李朝的話,海軍方面有嶽老三的部隊就行。另外從其它海軍基地,調遣一支三千人的參戰部隊便可。
其次陸路上,他同樣將組建一支,人數不少於一萬,配合火繩槍隊跟炮隊的陸軍進攻。另外他跟段譽也達成合作,到時大理方面也會出兵策應。
從現在瞭解到的情況,李朝擁有的部隊,人數也大概在十萬左右。另外還有十幾萬部隊,大多都是負責守城的雜軍。這種雜軍的戰鬥力,幾乎不用完全放在心上。
趙孝錫要做的,就是打殘李朝的這十萬精銳部隊。眼下只要瓊州的事情平定,他就將與廣南西路指揮使兼欽差的名義,整頓廣南西路治下的邊軍部隊。
這些也算經常遭遇戰事的部隊,稍加打磨一下,充當二線部隊應該沒問題。而這個職務,也是趙煦根據他的要求,沒有絲毫克扣答應下來的。
只是在聖旨裡面,趙煦很直接的表示,朝廷現在軍費,更多集中於西北區域。如果要對李朝興兵,軍餉跟物資,全部由趙孝錫一力負責。
這種聖旨,讓趙孝錫感覺到,這位堂弟還真是不肯吃虧的人。打仗打的是他的錢,他的物資。可打下來的彊域,卻必須劃到大宋的管轄之下。
而趙煦所需要做的,就是將廣南西路這個大包袱拋給趙孝錫處理便行。反正在趙煦看來,這份聖旨,也能讓他好好看看,趙孝錫對他到底有沒有反意。
其實對趙孝錫而言,他現在還真沒心思盯著大宋那張王座。現在的他,手頭已經有兩場戰爭需要準備。又豈會過多分心,去關注趙煦打的那點小算計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