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鬼騎軍的精銳,大多都由武林人士組成。相比眼下騎軍中,大多都由普通精兵組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從成都路遷移到真定府,騎軍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當中。可在張亭光看來,眼下這支騎軍的實力,在他手上只怕未能完全發揮出實力來。
唯有趙孝錫迴歸,騎軍才能真正爆發出超強的戰鬥力。只可惜,趙孝錫被一紙聖旨發配到瓊州,身為臣子的張亭光,對此也無能為力。
眼下皇帝發來秘旨,準備兵發大遼,騎軍還是此戰的主力先鋒。做為騎軍指揮使,張亭光自然感覺壓力甚大。三萬騎軍,又豈是遠超三十萬大遼騎兵的對手呢?
看著滿堂的騎軍各營統領,執掌帥印的張亭光,很平靜的道:“前日,本將收到皇帝發來的秘旨,明年開春之後,皇帝會御駕親征大遼,收復燕雲十六州。
秘旨上面,皇上還特意說明,騎軍將是開戰先鋒。本將知道,諸位都想著跟大遼騎兵一決高下。可本將想說的是,此次領兵之人,只怕並非瓊州王。
從本將收到的訊息,瓊州王今秋以一月之功,滅亡了西南的李朝。連李朝的國主,如今都被質押在汴梁城內,李朝也成為大宋的安南路。
考慮到時間緊迫,本將把各位召集過來,就是想聽聽諸位有何意見。要知道,此次皇帝御駕親征對大宋意味著什麼。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事,請諸位都明白這點!”
還沒開戰,就要必勝。那怕這些平時非常自信的騎軍統領,也覺得有些可笑。要是真有這個把握,他們早就領兵征討大遼了,又何必在邊境跟遼軍進行實戰磨礪呢?
做為各營統領中,資格最老的高茗君,聽到這話皺眉道:“將軍,這不是兒戲!還沒開打,怎麼就能言勝呢?而且,戰場兇險,皇帝陛下又豈能涉險呢?”
就在這個時候,已然成長起來的王子殊,卻很沉穩的道:“這是因為大遼的陰謀,在王爺取得大勝之後,他們便派遣細作,在京中挑撥皇帝陛下跟王爺的關係。
如今不少江南跟西北的百姓,都感恩王爺給他們帶來和平。那怕這次開戰的決定,朝中有人阻止,可這是皇帝陛下一力做下的決定。此戰必打無疑!”
有些話王子殊沒說,可在場這些人,都是趙孝錫的老部下。他們對於趙孝錫的提拔跟感恩不言而喻,甚至很多時候,騎軍在實戰中陣亡的將士,都能得到相應的撫卹。
總之,這支騎軍看似換了一個當家人。可真正不尊敬趙孝錫的人,都會在這裡生存不下去。那些當年的老騎軍將士,對趙孝錫的忠誠度,遠比對皇帝趙煦更高。
眼下騎軍使用的裝備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趙孝錫不斷派人更新替換。那怕趙煦明知,這是趙孝錫變相籠絡騎軍的手段,卻也無能為力,有些東西他也沒有。
就拿現在騎軍千夫長,就擁有一具的千里鏡,根本就不是朝廷工匠坊所能生產出來的。除此之外,朝廷給予騎軍的軍餉雖然不錯,卻也遠遠沒有趙孝錫在時那般豐厚。
另外就是關於騎軍戰死的撫卹,朝廷覺得撫卹太高,在張亭光接手之後。就取消了趙孝錫定下,超過普通部隊幾倍的撫卹制度,為此騎軍將士也覺得有些心寒。
可得知這個訊息,趙孝錫告訴張亭光。這個制度,不會因為他離開而取消。任何在騎軍中作戰英勇犧牲的,還是有資格,將名字跟骨灰入葬老騎營墓地。
至於撫卹金,也有專人給他們的家眷送去。當然,是以朝廷跟騎軍的名義送去。可誰都知道,這些錢都是趙孝錫掏的。這樣厚道的統兵將領,那個將士不敬佩呢?
可以說,趙孝錫現在坐擁新南城,可謂日進斗金都不至。可每天他消耗出去的資金,同樣是個天文數字。要沒充足的財富支援,他也不可能這樣盡得人心。
說到底,大宋各軍的將士,這樣熱衷於加入騎軍。除了這是天子統帥的軍隊,面子上很自豪之外。騎軍的超高福利待遇,也是這些將士趨之若騖的主要原因。
只要能加入騎軍,單單普通一兵的軍餉,就能養活一個五口之家。如果能在戰場立功,其賞賜更加豐富。若能晉升武官,軍餉更是翻番。諸多好處,那個當兵的不渴望呢?(未完待續)